湘潭八大經濟園成經濟主引擎 經濟總量5年增10倍
近年來,湖南湘潭園區經濟發展飛速:5年時間,規劃面積從31平方公里擴展到400平方公里,累計開發面積從14平方公里發展到45平方公里,經濟總量增長超過了10倍,更以不到1%的占地面積,對湘潭全市經濟的貢獻率卻達到了50%以上……八大經濟園區已成為拉動湘潭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引擎。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1年,湘潭八大園區技工貿總收入、工業總產值、規模工業增加值、財稅總收入分別達到1240億元、915億元、247億元和33.8億元,均達到2006年的10倍以上,后三項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更是分別達到了63%、61%和52%。
園區產業 各具特色
科學定位是園區發展的前提,特色產業是園區發展的關鍵。為推動園區率先發展,湘潭市委市政府很早就提出了“產業引領、項目支撐、特色打造、集群發展”的“產業立園”思路。
湘潭高新區的新能源和精品鋼材深加工產業,去年實現產值123.2億元,占該園區工業總產值的48.1%,10家重點規模企業完成產值占整個園區的50%以上;九華經開區聚集了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上市公司和排頭兵企業近30家,三大產業集群實現產值251億元,占本園區工業總產值的92.28%;昭山示范區中建仰天湖綠色養生示范城、昭山睛嵐和昭山風景區提質改造三大戰略項目同步推進,構建起發展綠色產業大格局。
全市各大園區的特色正逐漸形成:湘潭高新區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產業發展格局;九華經開區的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和先進裝備制造業的三大產業集群;昭山示范區根據“生態綠谷、創意之都”的產業定位,明確了旅游休閑、文化創意為主導產業;天易示范區以主導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為主要內容的“3+2”“兩型”產業發展格局;湘鄉經開區的機械制造與電子電器、皮革加工、食品加工、醫療器械為主的產業發展格局;韶山高新區、先鋒工業園對產業發展方向也進行了初步明確。
一個園區就有一種特色, 一種特色就是一個引擎,正帶動著全市園區經濟又快又好前進。更為重要的是,站在全市的高度來看,一個優勢互補、分工協作、錯位競爭的園區經濟格局也正在形成。
“兩型”引領 創新強園
隨著“兩型社會”建設的推進,昭山、九華、天易更是被列為“兩型”示范區,園區在當好湘潭經濟領跑者的同時,又緊緊圍繞“兩型”園區建設要求,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在招商引資上,園區樹立起“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思想,在源頭上嚴把招商關,將產能落后、污染大的企業拒之門外,實現從“招商”向 “選商”的轉變。
園區更加重視技術創新,結構升級。前瞻網了解到,近年以來,全市園區加快創新資源集聚,加速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加強產學研合作,不斷提升科技孵化能力,有力地推動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市園區企業共完成高新技術產值583.3億元,同比增長36.8%。
“十一五”期間,湘潭高新區獲得國家火炬計劃機電一體化特色產業基地、國家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等6塊國字號招牌,建成了湖南省首個大學生科技創業園。九華經開區在2011年度全省新型工業化考核中,位列第三,先后被評定為全國機電一體化特色產業基地、中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品牌50強等,湘潭首家企業院士工作站也于今年上半年在九華成立。
如今,湘潭園區擁有高新企業81家,企業技術中心10家,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4家,國家級科研基地6個,中國名牌產品1個,中國馳名商標15個,發明專利349個,實用新型專利1314個。
調規擴區 二次騰飛
“十一五”期間的迅猛發展,已為湘潭園區發展奠定了基礎。進入“十二五”后,各大園區正根據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拓展發展空間,下放行政權限,形成特色產業”的決策,調規擴區,拉開框架,實現二次騰飛。
2009年湘潭高新區升為國家級,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卻遭遇到無地可用的開發瓶頸。2010年9月15日,湘潭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將原屬岳塘區的雙馬鎮、板塘鄉劃歸湘潭高新區,使高新區的可開發面積新增38平方公里。而岳塘區,接過高新區劃轉來的竹埠港工業園,拉開了建設岳塘開發區的帷幕。
九華、昭山、天易園區規劃面積,也分別拓展到138平方公里、68平方公里和99平方公里;湘鄉經開區去年就啟動了擴區拓區的規劃編制,規劃控制總面積將達到18平方公里。一次次調規擴區,使湘潭經濟園區的規劃總面積從2006年的31平方公里,發展到如今的400平方公里。
與此同時,園區發展也使湘潭與長沙株洲越靠越近,融城夢想正逐漸成為現實。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九華經開區與同處湘江西岸的鄰居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牽手,將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實現了長沙湘潭的無縫融城。今年9月,昭山示范區與株洲云龍示范區、易俗河示范片區與株洲天元示范片區又同時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展規劃的接引、基礎設施的對接和產業的協作,打造株潭協同引領區。
在湖南省地級城市中,唯有湘潭和長沙擁有2個國家級經濟園區。去年,湘潭經濟園區技工貿總收入、規模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總收入同比增幅均超過了53%。特別是技工貿總收入和規模工業總產值,更是達到了77%和81%的驚人增幅。九華預計明年就可一舉跨入“千億園區”行列,高新區也將在3年內建成“千億園區”。
在“十二五”期間,湘潭園區將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生態環保、社會和諧”的總體要求,打造成“兩型社會”建設的示范區、“兩個率先”的先行區和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實現“再造一個湘潭經濟量”的目標,實現經濟跨越增長。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特征來看,主要集中在A輪...[詳細]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黃纓杰:預見2025:《2025年中國物流地產行業全景圖譜》
- 李佩娟: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用戶畫像分析
- 劉海晶:【最全】2025年呼叫中心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