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前瞻網>區域經濟>產業集群>全國主要地區產業集群
招遠龍口粉絲文化產業集群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以“銀絲之鄉”著稱的山東省招遠市,是“龍口粉絲”的發源地和主要產地,2002年被中國農學會授予“中國粉絲之都”稱號。
龍口粉絲生產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傳統的“龍口粉絲”,是以純綠豆為原料制作的粉絲。1637年(明崇禎十年)明累贈資德大夫揚州牧諭祭碑文中有“粉湯五色”的記載(該碑發現于招遠柳甲溝村),說明當時招遠境內已有粉絲生產。1800年(清嘉慶五年)北里莊村民開設專以綠豆為原料的的粉絲作坊,此后綠豆粉絲生產迅速在招遠北半部普及。1849年,徐家村徐登庸與人合資在招遠城開設“福聚”號粉莊,后其族人先后開設“聚泰福”、“洪泰福”等粉莊。1859年,“洪泰福”在南部重鎮畢郭設立分號,帶動了招遠南部粉絲的生產。1860年(咸豐十年),徐氏粉莊在香港合設“洪泰”經銷店,收購招遠所產粉絲,由龍口港集中外運。
20世紀20-30年代,“龍口粉絲”生產和銷售達到鼎盛時期。1934年出版的《中國實業志》記載:“粉絲業為魯省特產,招遠所產,猶為著稱,據專業者統計,該縣百分之六十的農戶與粉業有關,每年輸往上海、寧波、廈門、香港、九龍、新加坡等處,占粉絲出口額的百分之七十”。當時,招遠的粉絲產量,相當于山東其他各縣粉絲產量的80%。
舊時粉絲生產,僅限于“春季桃花開,秋季收豆秸”兩個季節。作為傳統產業,粉絲生產缺少準確的理論數據指導,多靠技術人員及操作工人感性經驗生產,粉絲質量好壞全在粉匠的判斷掌握之中。長期的生產實踐,使“龍口粉絲”生產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造就了一大批經驗豐富的粉匠,在漫長的歷史中,不斷發展創新,在傳統工藝基礎上不斷完善。1968年開始以立磨代替傳統的平磨,以柴油機為動力,大大提高了淀粉制作效率。并改用粉碎機破碎綠豆。通過一代代粉匠不斷研究開發,20世紀80年代龍口粉絲生產企業開始新上打瓢機、攪拌機、打漿泵等,基本實現機械化、電氣化,不僅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且極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解放了生產力。1983年開始,粉絲生產企業進一步對粉絲傳統生產工藝進行升級改造,特別是對漏粉工藝進行改革,由傳統手工操作改為全自動機械鏈條鍋漏粉,形成工業化生產。1998年,山東金城股份有限公司投入5100萬元,新上全封閉生產線6套,實現粉絲生產從泡豆、粉碎、發酵、淀粉提取、漏粉、冷凍、烘干、包裝一條龍,新上的冷凍、烘干生產工藝,改變了過去的室外自然晾曬的傳統生產方式,徹底擺脫單純依靠自然氣候進行生產的束縛,實現了全天候生產,大大提高了粉絲產量;而且封閉式生產使粉絲質量大為提高,衛生指標100%達到國家標準。2002年招遠三嘉粉絲蛋白有限公司等被山東省科技廳認定為省高新技術企業,先后開發出方塊粉絲、寬條粉絲和即食粉絲,冠珠牌粉絲獲全國第三屆科技人才技術展示大會成果獎。同時,“龍口粉絲”生產原料也不再僅僅局限于綠豆,大量的雜糧粉絲產生,因其和“龍口粉絲”生產一脈相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故而同樣沿用“龍口粉絲”的稱號,不斷發展著。
隨著生產工具和生產工藝的不斷改進,季節性生產向常年性生產的發展,長期以來的作坊式手工生產也逐步走向集體化專業廠家流水作業生產,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綜合效益持續增長。目前,全市粉絲生產企業110個,年產粉絲20萬噸,實現產值26億元,出口創匯1.2億美元。“龍口粉絲”出口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摩洛哥、加拿大、英國、新加坡、香港、德國、意大利、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泰國、澳大利亞、臺灣、美國、瓦努阿圖、薩摩亞、毛里求斯、俄羅斯、秘魯、蘇里南、科特迪瓦、以色列、塞內加爾、愛爾蘭、挪威、瑞士、智利、新西蘭、韓國、墨西哥、文萊、黎巴嫩、波蘭、柬埔寨等,贏得“玻璃掛面”、“龍須”、“春雨”等美稱。全市有20多家企業年產達到5000噸以上,其中金華粉絲、三嘉粉絲、大鵬粉絲、金城粉絲、金港粉絲、宏發食品等企業年產達到萬噸以上,推動當地粉絲產業飛速發展。
2024年,中國演唱會觀眾畫像顯示女性及中青年群體是...[詳細]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黃纓杰:預見2025:《2025年中國物流地產行業全景圖譜》
- 李佩娟: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用戶畫像分析
- 劉海晶:【最全】2025年呼叫中心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韓艷婷:2025年全球壓縮空氣儲能產業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