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人這么喜歡過洋節?
2014-12-24 11:02:15 責任編輯:肖梓顥 來源:搜了網
近幾年,中國傳統節日被冷落,而過“洋節”風在中國越吹越勁,這不,今天是平安夜,明天是圣誕節,不難預測,在中國各個城市,以年輕人為主體又將狂歡上演。
中國人喜歡過節,過各種節日,情人節、圣誕節、感恩節、萬圣節等等。中國年輕人過國外節日的熱情高于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有人認為這是不對的。保守者認為我們是中國人,過什么外國節日啊!這完全是崇洋媚外的表現。思想開放者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他們認為這是進步的表現,是開放的表現。

為什么中國這么喜歡過洋節?小編也整理了一些,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很早就用了外國人的“年、月、日”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過洋節舉例來說好了,我們現在用的“年、月、日”其實也是洋人的。傳統的中國人是用陰歷的,用天干和地支的重合來計算年,六十年一循環。現在我們卻用著世界統一的公元計年法,公元計年法相傳是以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的。
對于每天的稱呼也不是:1、2、3、4...而是:初一、初二...十五、三十等。這是古人根據月亮的圓缺而設定的。

國外沒有初一十五和三十的概念,他們將一個月分為4周,每周有周末,周末是基督教徒用來禮拜的日子,所有又稱為禮拜天。雖然我們中國人很少有人信基督教,但是因為我們用了西方的日歷,我們也跟著傳統過起了禮拜天。我們每天用24小時計時,也是按照國際慣例。而我們中國的古人是用“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計時的。
各國節日融合

除了上述的那些節日外,我們過的母親節、父親節等等也是國外的節日。只是我們習慣了而已,也就不覺得這些節日是外國的了。近幾年,外國人也過我們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包餃子、放鞭炮、互送紅包等等。其實,隨著世界一體化的融合,各國的文化也在慢慢的融合,連節日也不例外。
過洋節更容易被商家炒作

如果你要問現在的商家更喜歡什么?很簡單,就是過節。過節各種促銷活動,肯定賺的盆滿缽盈。圣誕節要送禮,情人節要送禮,這些洋節通過這些年的洗禮,商業模式已經非常嫻熟。而商家也樂意用這樣的節日來促銷自己的產品。這些洋節更是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一般過洋節要比過我們傳統節日熱情高很多。
舉例好了,在平安夜送蘋果,蘋果代表平安,所以在平安夜的時候大家都會送朋友一個蘋果。而在平安夜這天蘋果價格也會比平時高出很多,銷量也很好。
洋節比傳統節日更接地氣
如果你仔細注意過我們過的傳統節日,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們過中秋,為了紀念嫦娥;過七夕,為了紀念牛郎織女。尤其是喜歡過節的年輕人,這些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某個古人,似乎跟自己沒有多大的關系。
現在中國人過節無非就是兩點,第一是團圓,第二是吃節日食品。對于一些經常在爸媽身邊的年輕人,這些都不能吸引他們。反而是外國的情人節,他們更感興趣。在這天精心挑選好禮物,對愛慕已久的男神或者女神表白。想想又是情人節,又可以表白,如果成功了,還是值得紀念的一天。女孩子,希望在這天收到男朋友的禮物,來以此紀念他們的愛情。因為是情人節所以禮物都會精心挑選,那么商家也會利用這一點來進行促銷。男朋友也期待女孩子今天可以給他一個什么禮物。可以發現,這種過洋節搞促銷這種商業模式更成熟。
其實不難發現,現在過洋節是大勢所趨。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洋節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外國人可以過,中國人更可以過。最關鍵的是它們是不是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所以,不管傳統節日還是洋節,只要我們的生活過的有味道,其他都是浮云。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2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