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擔保業步履躊躇 何去何從
2014-04-22 14:08:16 責任編輯:張澤偉 來源:國培機構
轉型障礙本地機構難以參與本地工程擔保業務
在銀擔合作持續收緊狀態下,從去年開始,楊群英帶領快易好重點發展訴訟保函業務。相比融資擔保所收通常3%的擔保費,訴訟保函只有1%-2%的水平,但是“風險相對較低。”與諸多同行一樣,她也看好向低風險工程保函的轉型空間。市信用擔保協會提供數據顯示,僅2012年珠海業主支付、履約和工資支付三類工程保函金額超過33.75億元,預計本地工程擔保業務收入可達億元以上。但另一方面,珠海的工程擔保業務市場自2006年以來基本被深圳、廣州周邊城市擔保機構壟斷經營。
為解決本地擔保業業務單一、利潤面窄的問題,市信用擔保協會早于兩年前專門展開建設工程擔保情況的調研。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珠海每年的工程擔保業務量,相當于全市所有擔保機構一年的業務總和,但本地機構除珠海鏵創擔保公司經市住建局認可唯一可在華發集團內部關聯工程合同中直接開具保函外,其他基本很難參與其中。
他分析,主要原因在于2006年頒布并執行至今的珠海建設工程擔保制度相關文件,明文規定擔保機構不能直接開具工程保函,只有銀行機構可以開具。同時周邊地區銀行機構對工程業務收取保證金只有5%甚至不收保證金,相對珠海銀行機構條件門檻較低,因此工程業主和承建商都選擇外地銀行、擔保機構合作。
為此,該協會近年不斷呼吁,為珠海提供建設工程保函的擔保機構,應是在本市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銀行、融資性擔保機構,實行擔保機構備案準入制度,并成立工程擔保專委會,加強工程擔保信用體系建設。但呼吁至今未能推進實質工作。
據了解,目前本地只有橫琴村鎮銀行等極少數銀行開展較多工程保函業務。楊群英曾積極與本地銀行接觸,發現“很多都不感興趣。”愿意與其合作保函業務的一家股份制銀行,業務流程需要2-3個月,“基本上沒客戶愿等那么長時間。”外地擔保機構在工程保函業務方面具有“收費低、速度快”的競爭優勢,不可小覷。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政策性扶持是行業規范長久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多數為政府背景,政府財政資金成為信用擔保制度的重要支柱。
與周邊城市相比,珠海采取政府、銀行、擔保機構和企業“四位一體”合作融資模式,并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緩解了本市部分中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開辟了方便快捷的融資通道,同時為擔保公司尋找了長久的“用武之道”。
但如何從制度安排上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融資擔保機構風險補償機制,以宏觀調控和監管手段促進大中型擔保機構的發展,利用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契機,借助再擔保機構的力量,形成體系化的擔保模式,珠海仍有探索空間。
尹華彪認為,針對個體小微企業“撒胡椒面”式的扶持難以形成聚集效應,珠海應重點扶持1、2家擔保企業,從而產生資本放大與乘數效應。同時,他建議,針對擔保業代償風險滯后的特殊性,在所得稅收上給予一定“區別性待遇”,并加強對融資性擔保機構利用自有資金開展投資業務的監管。
結語:在未來的發展中,擔保公司如果能夠跳出固有的圈子,在鞏固加強風險管理技術的基礎上,積極學戰略、學思維,完全可以創新發展思路,做出業績。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