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或重啟核電建設 核電產業將進入高成本時代
核電安全標準將提高
前瞻產業研究院獲悉,國務院近期或審議已經制定完成的《核安全規劃》及《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有專家表示,這預示著核電可能重啟,但安全標準將升級,需要更高的準入門檻和安全投入。
日本福島事故發生后,國務院于2011年3月16日出臺核電“國四條”,在《核安全規劃》批準之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今年兩會期間《核安全規劃》上報國務院,但被要求進一步修改。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也經歷了多次修改,遲遲未獲批。
“規劃要讓政府和公眾對核電有信心,也就是說必須是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安全的標準。而當前在規模目標、審批區域、技術路線這些方面意見分歧還比較大,這些都是規劃里所要解決的。這些解決不了,核電項目怎么批。”中核集團科技委常委張祿慶解釋說。
目前關于核電規模的下調已經成為共識,但下調幅度具體為多少尚有爭議。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一位資深成表示,“十二五”末建成核電裝機容量8000萬千瓦的目標,可能會在《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調低一些,但仍然會保持足夠的量,如6000萬千瓦或7000萬千瓦。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福島事故之后,國務院曾委托中國工程院進行一項名為《中國核能發展再研究》的咨詢課題,從安全性、規模與速度、支撐能力、對策與建議四個方面對中國核電的發展提出新的思考。其中,關于2020年前中國核電基本情況的第一期報告已于2011年年底交給國務院,而第二期報告2012年3月1日剛啟動,主要是從可持續的角度進行核能長遠發展研究。“第一期報告里對我國核電發展的情況基本上是肯定的,所以說2020年的裝機規模不會有大的變化。”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科技委原副主任顧忠茂表示。
上述協會專家表示,福島核泄漏爆發之前,中廣核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中國一重、中國二重等五大核電集團在裝備制造方面總計投入了250億至300億元。此外,對于項目業主而言,每千瓦建設成本已從此前的12000元漲至15000元,百萬級核電站則需150億元;“在新建核電項目"解凍"前,這些投入將面臨打水漂的風險,長期沒有項目,大量高技術人才將被閑置”。但他表示,一旦“解凍”,承擔較多業務的企業(如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機等)以及承擔更多鍛件的中國一重將率先受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隨“開閘”的將是核電安全標準的升級,以及可能到來的高成本時代。顧忠茂指出,雖然全國核電安全大檢查沒有發現在建項目有重大安全隱患,但核電的安全門檻仍將提高,尤其是在內陸地區。
在修改后的《核安全規劃》中這一點將得到進一步強化。據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一位資深專家介紹,《核安全規劃》僅提供標準,不會涉及具體堆型,不會傾向于某個核電集團,但這一標準將躋身全球最嚴核電安全標準之列。
目前國內運行的核電站包含來自多個國家的多種技術。中國在引進核電技術的基礎上自主研發的以CN P1000和CPR1000為代表的二代技術是當前國內的主力機型。隨著對核電安全性的要求上升到新高度,“核安全改進的技術要求也是當前討論的主要問題”。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理事長趙成昆稱。
“采取新的安全標準之后,對于不同堆型而言,每個核電站將新增數億到數十億不等的安全成本,預計將占到總成本的一至兩成。”秦山核電二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臻這樣表示。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