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全球最大機場 千億資產項目十年難產終獲批
北京機場
北京航空產業將跨入新紀元。
“去年12月22日,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已經對北京新機場項目的建設做了批復。新機場將在今年啟動一些局部建設及拆遷工作,2014-2016年全面開工建設,爭取2018年完工,當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朱文欣在中國機場發展與擴建國際論壇上首次準確地給出了北京新機場的建設計劃。
總是“被開工”,卻遲遲沒有動靜。最終在天津、河北和北京之間,新機場最終落戶北京市大興區。經歷無數次建與不建以及選址風波之后,新機場建設問題終于塵埃落定。
到2018年,伴隨著新機場投入使用,也將使北京真正跨入“一市兩場”時代。
非建不可
“所有的機場如果到了一定規模,它都會出現總體的效率低下的狀況。由于擁堵,在總體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就一定要建立第二機場或者第三機場。大機場相對都有過于擁擠和繁忙的問題,如果不可能再去保證容量的增加,就沒有辦法滿足需求。”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鄒建軍教授對時代周報分析說。
“首都國際機場當時的設計是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現在已基本飽和。如果不能提早布局,北京地區航空業務增長的瓶頸效應將會更加明顯。尤其是北京將要施行外籍人士可在北京實現72小時過境免簽的政策,機場方面將更加擁堵。安全管理方面的壓力增大。新機場已經到了非建不可的地步。”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主任李堃說。作為民航業專家,他曾參與首都機場的建設規劃,如今又為首都第二機場的規劃“把關”。
前瞻網記者根據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下稱“民航局”)發布的數據了解到,截至2012年12月31日,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8192.9萬人次,同比增長4.14%;全年航班起降達55.7萬架次,同比增長4.48%。
這已經是首都機場連續第四年在吞吐量上排名全球機場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亞特蘭大的哈茨菲爾德-杰克遜國際機場。按照這個增長速度,2013年,首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將嚴重超標。到2016年,首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將突破1億人次。顯然難以應付。
李堃介紹說,早在2002年即有建設第二機場的提議。當時有兩個方案,一個是首都機場擴容,還有就是建設新機場。但當時考慮2008年奧運會,如果建一個新的機場,時間上恐怕來不及。所以最終確定以首都機場擴容—建設T3航站樓。但首都機場擴建完發現還是不夠用,就又把建設首都第二機場提上日程。
據朱文欣介紹,早在首都機場T3開工建設之前,新機場的選址工作便已經展開,2008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稱“國家發改委”)會同解放軍總參謀部、空軍、海軍、民航局以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成立了選址工作協調小組,并最終確定了將新機場建設在目前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以及河北廊坊廣陽區之間的地塊。
但由于背后諸多原因,這一被北京市政府定位為“振興南城”的重要項目并未如地方政府所愿開工建設。
直至去年底,這一項目才迎來決定性的轉機。據朱文欣透露,“在此之前圍繞新機場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在2011年完成了建筑方案的招標工作,去年完成了立項的前期準備,并在預可研報告獲批之前便已經啟動了可研報告的編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2024年,中國演唱會觀眾畫像顯示女性及中青年群體是...[詳細]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黃纓杰:預見2025:《2025年中國物流地產行業全景圖譜》
- 李佩娟: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用戶畫像分析
- 劉海晶:【最全】2025年呼叫中心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韓艷婷:2025年全球壓縮空氣儲能產業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