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再造“新宜昌” 五年構建特大城市
二、五年再造“新宜昌”,構建特大城市基本框架
按照全國明星城市標準,充分發揮后發優勢,推動城市規模在“十一五”末基礎上五年擴大一倍,“十二五”末城區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00萬,遠期城區人口達到300萬,形成現代化特大城市的基本框架。
(一)加快構建“一帶四廊”城市體系。科學修編和全面實施特大城市規劃,統籌推進城區、縣城、重點鎮發展,構建以城區為中心,以長江城鎮聚合帶和香溪河、沮漳河、清江、漁洋河四條城鎮生態廊道為支撐的“一帶四廊”城市體系。加快中心城區發展,突出山水特色,優化空間結構,沿江建設、跨江發展、組團布局,打造城市“綠心”和“江穿城、城鑲山”景觀體系,構建組團式、網絡型、生態化城市架構。充分發揮城鎮在特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推進城鎮、產業、土地利用、生態建設等規劃有機銜接,鎮村布局、產業發展、交通建設、文化保護等有效融合,城鄉居住區、工業生產區、農業發展區和生態保護區統籌安排,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現代城鎮。
(二)全面提升綜合服務功能。不斷提升城市承載功能。統籌謀劃、系統推進、精細建管、一步到位,完善水電路氣通訊等基礎設施,提升教育、醫療、商貿、文化等公共服務功能,構建現代化城市交通、市政、生態、能源、防災應急等服務體系,不斷增強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加強三峽樞紐港、一類水運口岸、三峽區域性國際空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公路主骨架、鐵路大動脈、水運大通道、空中大走廊、港站大聯運交通格局。
(三)打造“宜人之城、昌盛之地”城市品牌。充分發揮全國文明城市品牌效應,精心培育城市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文化品牌、節慶品牌,彰顯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位,推動城市從產業價值向城市價值轉型。鞏固城市文明創建成果,推進文明創建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強化現代城市管理理念,健全體制機制,鞏固提升安全有序、整潔美觀、文明和諧的城市環境,努力把宜昌建成投資者向往、宜昌人自豪的“幸福家園”。
三、順應群眾新期待,提升特大城市幸福指數
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切實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共建共享物質生活豐裕、人民精神愉悅、社會平安和諧、生態環境舒適的幸福宜昌。
(一)切實念好衣食住行、業教保醫“八字經”。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更加關注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幸福感,構建充分就業、體面勞動、合理分配、幸福生活的共建共享新格局。緊緊圍繞住房、就業、教育、醫療、分配、物價等重大民生領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切實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安全、更有保障、更有尊嚴。搶抓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實施、新一輪扶貧開發、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等發展機遇,推動三峽壩(庫)區、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
(二)努力建設文化高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吸引和集聚更多資源投向文化領域,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加快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娛演藝、動漫游戲等文化產業,努力創作一批思想深刻、藝術精湛的文化精品,培育一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市場主體,集聚一批德藝雙馨、富有成果的領軍人才,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努力把宜昌建成文化強市和全省文化高地。
(三)大力弘揚開放包容、務實創新、文明誠信的宜昌精神。牢固樹立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理念,鍥而不舍地加強環境建設,依法依規、打破常規、特事特辦、優質服務,著力營造規范嚴明的政務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開放開明的人文環境,把宜昌建成中西部地區發展環境最優、綜合成本最低、經濟效益最好的投資寶地。
新聞背景
四大跨越
經濟總量新跨越。力爭到2016年,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地方一般預算收入超過300億,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重達到15%左右。
城市發展新跨越。力爭“十二五”末城區框架達到200平方公里、200萬人口。
發展方式新跨越。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創新驅動格局基本建立,區域性人才高地效應充分顯現,綠色產業、低碳生活、兩型社會、智慧城市逐步形成,經濟發展規模和質量效益全面提升。
社會建設新跨越。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兩個同步”,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良性互動、同步提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持續加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保障更加完善,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專家點睛
產業發展助推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
三峽大學校長、教授、博導 何偉軍
省委對宜昌未來發展作出了科學定位,賦予宜昌歷史重任。
宜昌要實現城市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就必須要以重大項目為支撐,加快產業發展,特別是培育更多的特色產業集群,進一步提高區域產業競爭力。
當前,宜昌經濟發展正從工程推動型,向內生驅動和產業驅動快速轉變,已形成了多點支撐,多極增長的產業發展態勢。隨著電力、化工、食品醫藥、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生物醫藥、新能源、環保科技等戰略型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宜昌產業“雙千雙百”和“2211”工程的推進,宜昌將有更多的千億產業、千億園區和百億企業、百億園區,宜昌已打下了跨越式發展的堅實基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2024年,中國演唱會觀眾畫像顯示女性及中青年群體是...[詳細]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黃纓杰:預見2025:《2025年中國物流地產行業全景圖譜》
- 李佩娟: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用戶畫像分析
- 劉海晶:【最全】2025年呼叫中心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韓艷婷:2025年全球壓縮空氣儲能產業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