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發展“十二五”規劃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以政府為主體,本著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原則,以文化惠民工程為抓手,加強對農村和基層公共文化產品的供給。全面實現20戶以下通電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力爭實現“戶戶通”。廣播電視(含有線、無線)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8%。以國家電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為基礎,建立省、市、縣、鄉、村間高效資源傳輸通道,實現文化信息資源進村入戶。配備流動電影放映和數字電影放映設備,普及數字化流動放映,提高農村數字電影設備的更新、維修等售后服務水平和質量。
(三)文化旅游整合開發。
結合旅游加大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重點支持8市、州(林區)及核心景區發展景區公共文化場地和公用設施,充分挖掘地方戲曲、原生態歌舞等文藝市場價值,推出以民族風俗、民族歌舞、鄉土文化為特色的旅游表演項目、群眾文化娛樂活動,為旅游業發展提供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游客參與互動。結合鄂西圈十大旅游區策劃規劃,提煉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題,挖掘文化內涵,集中打造形象,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娛樂節目,著力打造類似《洪湖赤衛隊》、《山楂樹之戀》的文化旅游精品。支持紅色文化保護設施與教育基地建設,改善生態環境,豐富旅游內容,提升周邊農家旅館服務。鼓勵和支持展現地方特色歷史文化(三國文化、荊楚文化、巴土文化、炎帝神農文化、山水文化、土家族苗族文化等)以及提升核心旅游區知名度的影視劇制作和宣傳。鼓勵地方結合文化特色和人力資源優勢招商引資,按照市場機制有序建設知名連鎖和國際水準的主題公園、影視城、動漫產業園、創意設計園等。在交通服務區和旅游節點設置適宜的公眾文化服務點。鼓勵獨具鄂西圈特色的藝術品經營、音像制品分銷、大眾娛樂項目經營等。利用鄂西生態文化旅游信息基礎平臺,支持建設數字博物館、數字圖書館及數字影劇院,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宣傳作用,展示鄂西圈的文化底蘊和風土人情。
(四)文化產業發展與壯大。
基于鄂西圈豐富的文化資源,針對圈域文化產業嚴重滯后問題,加大內聯外引,以推進圈域重點行業、重點環節和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培植文化經紀人隊伍,推動鄂西圈文化產業發展壯大。
確立重點發展行業和重點發展領域。重點推進鄂西圈新聞出版、報紙期刊、廣播影視、演藝娛樂等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大力發展文化會展業、網絡文化業、動漫游戲業、文化旅游業等新興復合型文化產業。打造鄂西圈廣播影視、報業、演藝業和制造業產業集團;以圈域特色文化為基礎,重點建設楚文化、三國文化、炎帝神農文化、古代音樂文化、土(家)苗民族民俗文化、嫘祖信俗文化、女媧信俗文化、現代水電科技文化等優勢特色文化產業聚集區(園區);發展文化制造業,重點打造宜昌鋼琴產業基地、中國武當·太極傳奇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基地、襄陽米芾國際文化創意園、鄂西影視基地等。
大力打造文化品牌。以省級、國家級重大文藝獎項為抓手,進一步整合圈域內文化資源,重點抓好影視劇、長篇小說、舞臺劇、廣播劇、歌曲、動漫等精品生產。依托圈域特色文化資源,大力開展“一縣一品”文化品牌創建活動,力爭8市、州(林區)推出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文化品牌不低于8個。策劃、辦好圈域內的重大文化節會活動,不斷擴大活動影響。充分利用省級、國家級宣傳推介平臺,加大圈域文化精品生產的宣傳和營銷。
明確政府支持的重點環節。圈域地方政府和部門重點支持原創研發環節、原創作品的產業化環節、品牌塑造和推廣環節、產品推廣和市場營銷環節、產品國際營銷環節等。
重點資助產業區域一體化或集群化發展項目、農村文化產業發展項目、后產品開發項目、延長產業鏈項目、“專精特新”中小文化企業產品項目、文化產業投資與文化市場中介機構發展項目等。重點扶持和資助有利于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性項目。以政府投入為導向,引導旅游地產相關投資者及社會力量優先建設發展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公共信息平臺、生產要素機制整合創新和產業環境優化等基礎性項目,包括:鄂西圈文化產業高級經營管理和營銷策劃人才培養項目,圈域特色文化資源整理和開發項目,圈域文化資源數字化開發項目,劇場建設、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文化創意大賽、創業競賽、中小型企業文化創意評獎等文化創意培育和開發項目。支持鄉村文化復興,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