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分享一個2018年"雙11"趣味新詞匯,如:憋出新財、節后余生、東山債起等等,可見人們對"雙十一"的熱情高漲,高舉"剁手"大旗。
圖表1:2018年"雙11"趣味新詞匯
雙11要實現剁手的必要路徑是:有錢 有網 會使用電商平臺 有購買欲望 有時間=剁手。接下來按照這個思路分層次剖析一下雙11期間"不剁手"人群有哪些?
哪些人"沒有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在31省區市中,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廣東、江蘇、福建、遼寧前三季度人均消費支出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以收入最高的上海為例,上海2018年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8339元,平均每個月為5371元;毫無疑問,在上海地區是存在相當一部分人月可支配收入低于5371元。那么,這一部分人群參與"雙十一"瘋狂"剁手"的可能性就不那么高了。
圖表2:2018年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元)
但是,你以為工資超過平均水平的人群就那么有底氣"剁手"嗎? 筆者要談的就是房租的問題,收入高但是不一定都能用來"買買買",很多年輕人現在面臨的每個月必要且重大的支出就是"租房費用"。數據顯示,北京(58%)、深圳(54%)、三亞(48%)、上海(48%)等4個城市房租收入比高于45%,屬于租金嚴重過高城市。尤其是北上深3個城市,雖然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但由于人口持續流入,而房價高企使得大部分外來人口涌入租賃市場,租金價格長期居高不下,租金負擔過大。
有數據顯示,90后56%的人沒有存款。根據騰訊發布的《騰訊00后研究報告》顯示,00后平均存款約1840元,約為90后平均存款的3倍,90后平均存款只有815元。 所以,筆者只想說:不知道貧窮有沒有限制我的想象力,但限制了我的消費力是真的。另外,有調查顯示,"雙11"期間各大電商平臺紙巾、洗衣液、衛生巾的銷量極高,這些東西確實都是必需品。但是,你還記得你家房子多少錢一平米嗎?一年的紙巾堆起來一平米的位置要占的吧,想想用幾萬甚至十萬一平米的房子堆放幾百塊錢需要半年才能用完的紙巾,筆者覺得很很不劃算。
圖表3:2017年6月全國50城房租收入比(單位:%)
哪些人"沒有網"?
截至2018年6月底,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72.7%,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36.5%,與2017年末相比均有所提升,互聯網在城鎮地區的滲透率明顯高于農村地區。我國非網民規模為5.88億,其中,城鎮地區非網民占比為37.8%,農村地區非網民占比為62.2%,農村人口是非網民的主要組成部分。另外調查顯示,上網技能缺失以及文化水平限制是制約非網民使用互聯網的主要原因。
圖表4:2017-2018年互聯網普及情況、非網民分布及不使用網絡原因(單位:%)
哪些人"不會網購"?
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5.69億,相較2017年末增長6.7%,占網民總體規模的71.0%;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5.57億,相較2017年末增長10.2%,使用比例達到71.0%。綜上,隨著我國互聯網的普及度越來越高,網民和會使用網絡購物的網民規模均不斷擴大,普及度越來越高;但是截至到2018年6月底,不參與網購的網民比重仍然有29%、不參與手機網購的網民比重仍然有29.3%(隨著時間的推移,在2018年6月份到11月11日,上述比重呈縮小趨勢),這一部分人群將不會參與2018年"雙11"的"剁手"。
圖表5:2017-2018年網絡購物/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及使用率(單位:萬人,%)
哪些人在"雙11"購買欲望不強烈?
"雙11"購買欲望不強烈,筆者從參照物的不同將其分為兩類:其一,購買欲望一直很旺盛,"雙11"期間對這類人并沒有特殊的意義,也就是"日常剁手";其二,不管是不是"雙11",這類人在"買買買"上一直沒有什么興趣。那么,接下來一起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這類人不剁手的原因。
——日常剁手的"替代效應"
購物欲旺盛的特征是,買東西就是不分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只要喜歡就買。可以在"618"、"黑五"、"圣誕節"、"生日"或者僅僅是某一個"周三"買買買,"雙11"并沒有特殊意義,任何一天都可以成為雙11的"替代",發揮替代效應,以上簡稱"家里有礦"系列。此外,作為一個日常買買買的人,對產品的價格較為熟悉,深諳雙11期間各電商平臺和賣家的套路(比如部分賣家提價再降價、清庫存等),或者對產品的打折力度很了解(比如部分產品在"黑五"時會有大折扣),反而會不愿意參與雙11的剁手。?
——對"剁手"一直沒有興趣的?
對"剁手"一直沒有興趣的人:其一,自律——只買剛需,從經濟學上來看,消費傾向穩定,從不剁手買不需要的東西,購物節并沒有意義;此外就是就是:沒錢,沒網,不會網購、沒有時間的人,在本文已經分析過。
哪些人"沒有時間"?
======小插曲分割線======
在分析這一部分前,先來看看電商平臺是如何割韭菜的。天貓和京東的"雙11"預熱期間長達20多天,這個過程培養了很多人的消費習慣,不斷刷"購物推薦榜單"、"潮人必備",加入購物車/收藏,這就是傳說中的"種草"階段。從經濟學上看,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這是貨比三家付出勞動的結果,這就是其投入的"時間稟賦"、"勞動稟賦"。"種草"的過程就是"假設我擁有這個產品,我會·······",在心里上已經假設為"擁有"。
到了"付款階段",各電商平臺在"雙11"最喜歡用的詞匯"開搶"、"前1000名享受七折"。天吶,這些全都是付出了時間和精力仔細加入購物車產品,竟然還有折扣,毫不猶豫"拔草"。而如果此時女朋友/男朋友不讓"拔草","稟賦效應"會發揮作用,產品好不好不知道,有人會心情不好是真的!(稟賦效應是指當一個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那么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增加。這一現象可以用行為金融學中的"損失厭惡"理論來解釋,該理論認為一定量的損失給人們帶來的效用降低要多過相同的收益給人們帶來的效用增加。)?
=========分割線結束========
以上,"各電商平臺"成功割韭菜,可以看出,在雙十一剁手過程中,投入的"時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時間的投入讓"雙11"剁手的過程變得意義非凡。而"沒有時間"毫無疑問就是阻止人們參與"雙11"剁手的一大利器;有人會說,2018年"雙11"是周日,幾乎大部分人都是有時間的;筆者這里所說的沒有時間不僅包括"沒有時間",還包括"不愿意在雙11上投入時間",在雙11上進行挑選、湊單和購物的任何時間對這類人機會成本巨大。
綜合以上因素,占據其中任何一個就很有可能不會參與雙11剁手。
希望回答對您有幫助。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