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成IPO新“攔路虎”
前瞻投顧最近查詢證監會網站發現,在本年度已終止IPO審查的名單中,瑞創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凱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赫然在列,原因都與侵權訴訟有關。
業內人士開始擔憂,除了業績大縮水、股權不明晰之外,“知識產權”成了一些企業IPO路上的新“攔路虎”,連續有擬上市公司因被曝知識產權問題導致IPO受阻。
與此同時,日前,美國知名軟件企業Rhino公司(磊若軟件)就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侵權一案向相關法院提起訴訟,被起訴的侵權企業名單中,不乏國內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例如電驢、多特軟件站等。多特軟件站正是瑞創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網站。此前,瑞創網絡剛剛與微軟公司達成庭外和解,對侵犯微軟計算機軟件著作權道歉,并賠償3600萬元,該賠償額度也創下了微軟在華歷次獲賠的最高紀錄。如今,瑞創網絡又將面臨來自磊若軟件的訴訟。
遭遇知識產權“攔路虎”的絕非單例。深圳凱立德披露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公司在2009年至2011年間有6起已決訴訟或撤訴案件、1起未決訴訟,2007年至2008年另有5起已決訴訟或撤訴案件。在這些訴訟案中,凱立德輸多贏少。最終因訴訟纏身,被證監會中止審查。
對此,廣東震鵬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余翔表示,創業板的市場定位是自主創新企業,而知識產權正好體現了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成長空間。通過研究一個企業擁有多少的、高質量的獨立自主產權可以判斷這個企業在行業里的市場競爭能力和未來成長性。發審委在審核上市企業的時候非常關注這一點。越來越多的登陸創業板的企業在招股說明書等法律文件中對其專利、著作權、商標等知識產權進行重點描述。上市企業也因擁有獨立的知識產權而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對擬上市公司來講,一旦啟動了IPO,公司的整個行為都曝光在社會公眾面前,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公司名稱或銷售行為有沒有侵犯他人的商標權,所使用的軟件、圖片是否有合法授權,專利是否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等都會暴露在公眾的審視下,這時一旦出現侵權或者爭議都會給IPO蒙上陰影,輕則花錢消災,重則終止上市。所以,擬上市企業不得不重視知識產權問題。”余翔說。(編輯 LR)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