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上市:墻外開花墻內香
(《資本前瞻》記者 陳少華)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以及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國醫藥發展勢頭良好,近十年來保持持續高速增長。自從天獅生物、中國醫療技術等相關藥企在2005年前后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后,美國先后迎來了中概藥企的兩次上市高峰,分別是2007年前后及2009年前后。
2013年3月,隨著尚華醫藥宣布私有化收購方案已獲股東大會通過,從美國退市的中概藥企將再添新軍。據不完全統計,自2011年以來,先后有同濟堂、康輝醫療、諾康生物等12家中概藥企已完成私有化退市或被迫轉入場外市場交易。目前,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藥企僅剩18家。
從中概藥企最初爭相赴美上市,再到組團私有化退市,前后不過三年時間。與美股中概藥企的慘淡相比,A股藥企則要熱鬧得多。在機構的追捧下,A股藥企的估值普遍高于市場估值,并且目前A股還有60家藥企在排隊等候上市。一冷一熱,藥企的中國夢顯得更加美好。
當年“留洋”民營藥企遺憾“海歸”
2007年,福州民營企業武夷藥業于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成為當年內地藥企海外上市第一股。此后,沈陽三生、同濟堂、先聲藥業和昆明圣火等民營力量分別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紐交所主板市場,使得中國民營醫藥企業成為此前海外上市熱潮中的“留洋”主流。
曾經有人對中國民營企業作出這樣的評價:中國的民營企業蘊含著令人驚異的智慧和生命力。但是,融資卻是當下令民企頭疼的一道難題,而且融資難也成為制約民企發展的瓶頸。越來越多的民企希望跳出銀行貸款這種傳統融資方式的局限,并逐漸將目光轉移至資本市場。但由于當時的國內A股市場仍在健全完善過程中,審批時間過長、審報上市條件過于嚴格等因素,使得不少企業進入A股市場的機會可謂微乎其微。于是,許多民企自然把眼光投向了香港及海外的資本市場。
伴隨著中概藥企的紛紛退市,以生生生物、凱賽生物、安慶制藥為代表的原本想逐鹿美國資本市場的企業,最后一刻亦紛紛主動撤銷在美的首發申請(IPO)。而與之相對的是,同期在A股實現上市的藥企達到數十家,并且目前還有約60家藥企正在排隊等候上市。
60家藥企等待A股上市
西邊不亮東邊亮。今年國內已公布的68家醫藥類公司中,全部實現盈利。其中上海醫藥、云南白藥、復星醫藥、科倫藥業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高達20.5億、15.8億、15.6億和10.88億元。而凈利潤方面,康芝以728.7%的凈利潤增速位居榜首,四環藥業、桐君閣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高達384.6%、190.3%。不少個股在去年被基金大幅加倉。
據前瞻投資顧問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4月18日,約有60家醫藥相關企業處于排隊上市狀態。在729家排隊上市的企業中,藥企比例達到8.23%,穩居各行業前列,其中就包括葵花藥業、萬邦藥業、老百姓大藥房、川藥股份等知名藥企。
60家處于排隊上市狀態的醫藥相關企業中,擬登陸創業板的有27家,主板8家,中小板24家。由此可見,創業板仍是不少醫藥相關企業上市的首選。其中,上市進程處于初審中的有11家,落實反饋意見的有32家,已預披露的有5家,中止審查的有6家,已通過發審會的有5家,分別是長春迪瑞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博騰制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奧賽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鴻翔一心堂藥業(集團)。
與赴美上市的中概藥企一樣,A股藥企也有過兩次上市高峰。
2004年中小板及2009年創業板設立之后,大批藥企涌入這兩個板塊。如新和成、華邦穎泰、華蘭生物3家藥企于2004年6月25日首批登陸中小板,而樂普醫療、愛爾眼科、萊美藥業、安科生物 、北陸藥業及紅日藥業6家藥企則于2009年10月30日同時進入創業板首日交易。
尤其是在2010年及2011年,隨著創業板的擴容,藥企上市步伐明顯加快,超過50家藥企在此期間實現上市。而從融資規模來看,無論是中小板的新和成還是創業板的愛爾眼科,均成功募集超過4億元資金。其中創業板融資規模相對更大,10億元以上的融資規模對于藥企而言并不稀奇。
相比之下,在美上市的中概藥企中,除了先聲藥業、海王星辰等極少數企業融得兩三億美元之外,絕大多數藥企在美融資規模并不大。如尚華醫藥2010年10月份掛牌紐交所共募集8700萬美元,同年在納斯達克掛牌的德海爾醫療募資規模不過1200萬美元。
而到了2011年,中概藥企在美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年初香格里拉藏藥在納斯達克融得1650萬美元,次年公司董事長余宏等人擬以超過3倍的高溢價對香格里拉藏藥實施私有化,結果該公司被納斯達克踢至場外市場。
2011年下半年以來,已經鮮有藥企赴美上市,美國已經失去原有的吸引力。此前該吸引力來自于美國上市流程相對寬松,融資環境更為完善,退出制度較為完善,但經過幾年的摸索后,這些吸引力被其他負面因素吞噬殆盡,包括嚴格的財務審查、普遍的做空行為等。
正如創業板一家藥企的董事長所說,上市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其實無論對于在美上市的中概藥企還是在A股上市的藥企而言均是如此。只不過市場環境的變化及企業自身的發展已經背離了原有的設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近年來,全球壓縮空氣儲能項目開發顯著提速,裝機規...[詳細]
- 韓艷婷:2025年中國奶酪行業區域發展現狀 北方地區有明顯的資源稟賦優勢【組圖】
- 袁業:2025年中國食用油行業龍頭企業分析
- 黃纓杰:中國功率半導體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競爭梯隊、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
- 蔡志濠:一文讀懂北京市低空經濟特色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機會
- 李明?。?/b>2025年中國運動服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 黃纓杰:2025年中國建筑節能行業技術現狀
- 廖子璇:【干貨】2025年鋁型材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何樂:2025年中國物聯網芯片上游產業分析:半導體材料和設備市場均增長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球閥行業市場規模約290億元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