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暫停反成PE并購退出催化劑
(《資本前瞻》記者 肖青)今年以來,國內資本市場并購頻頻:4月16日,方圓支承擬以人民幣3720萬元收購驚天液壓11.76%的股權;5月6日,ST澄海發布公告,擬以定增方式購買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92.99%的股份;5月27日,恒順電氣擬收購滄州重工100%股權;5月28日,榮之聯計劃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方式購買車網互聯75%股權的預案……
與此同時,跨國并購案中,也不乏知名企業的身影:雙匯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蒙牛收購雅士利、森馬收購GXG……
不難發現,上述所列被并購的對象,包括驚天液壓、中技樁業、滄州重工、車網互聯,都曾試圖IPO,卻在持續半年的大型財務核查行動中不幸敗北,不得不撤出IPO候審隊列的企業。如今,通過并購的方式,它們曲線完成了上市之夢。
前瞻投顧認為,這股并購熱潮,源于IPO超過半年的實質性暫停而造成的PE&VC退出渠道受阻。事實上,在艱難求生的情境下,由PE&VC主導的這波并購熱潮早已暗潮洶涌:根據市場公開數據,今年以來A股并購案已接近2000起,甚至連證監會也對并購格外重視,將其作為今年首期保薦代表人培訓的主題。
IPO暫停成為PE轉型契機
據CMIC數據統計,截至2013年6月21日,共有268家企業終止審查,其中主板及中小板135家,創業板134家。這些企業共涉及VC/PE機構176家,這意味著,目前已有176家投資機構被套牢,他們被迫尋求其他的退出路徑,而并購被認為是理想之舉。
在IPO咨詢機構前瞻投顧看來,即使IPO不暫停,PE的退出難度也會逐步受到限制,因為在成熟的PE市場,IPO并不是主要的退出渠道,比如美國,80%的PE投資通過并購出售退出,只有20%通過IPO退出。這反映的是國內投資市場的不成熟。
為什么以前國內并購退出難于IPO退出,因為在一個典型的杠桿收購中,收購方自有資金、夾層融資、銀行貸款,是三個典型的資金來源,一般比例在25%、25%、50%,但是,在中國特有的經濟環境中,夾層融資和銀行貸款,企業基本難以獲得。所以,單純依靠收購方的自有資金,加大了并購難度。而彼時,創業板的開閘,令IPO數量和規模呈現井噴式擴張,對于PE機構們來說,IPO退出渠道自然要比并購出售退出更容易。
而今年IPO的暫停,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PE的退出渠道,這個時候,并購出售自然成為PE絕境謀生中的一個不錯的選擇。近期A股市場發生的幾起并購事件,則進一步鼓舞了PE向并購領域發展的信心。
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黃嵩也認為,Pre-IPO模式本質是一種“賭”企業上市的投資,即使在正常環境下,也難以為繼,在目前IPO暫停的情況下,只能是更快地被淘汰。
因為在Pre-IPO模式下,一家投資標的會經過券商、律所、會所等一系列中介機構的考量,企業的經營實力是得到業界同行普遍認可的,盡職調查也是全面而系統的,這讓PE機構進入的風險壓力較小,導致他們的投資判斷能力及對項目的關注度,得不到有效提升。而且,pre-IPO模式不需要PE具備增值服務能力,坐等企業上市即可獲得投資收益,一定程度上培養了PE的惰性。
前瞻投顧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次IPO的暫停恰好成為國內PE市場反思和轉型的契機。
并購將成為PE主流的退出方式
對于PE來說,除了募集資金的難題,如何開拓退出渠道一直都是繞不過去的坎。
根據全國人大調研結果,截至2012年8月,全國共有5011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即便按保守估算,1家PE機構只管理1只PE基金,1只PE基金平均1年只投資2家企業,則投資企業數在1萬家左右。這些PE基金,絕大部分都選擇IPO退出方式,甚少選擇并購。
而實際上,并購退出與IPO退出同為PE退出的主要渠道,它是指VC/PE機構投資標的企業后,通過其他企業對標的企業收購而實現的退出方式。與IPO退出相比,并購退出時間相對短一些,交易完成后即可實現退出,并且對企業的發展規模、財務業績連續表現、企業類型等方面則無特別限制。在資本市場低迷時期,并購退出的優勢尤其明顯。
然而,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前11個月份我國PE退出的案例達到123例,其中通過IPO退出的數量達到111例,占到PE退出總數的90%。而通過并購退出的只有6例,只占不到5%。這是中國PE的典型特征,與美國80年代初期很像。但前瞻投顧看來,在未來,中國PE退出的方式一定會發生重大改變。
為什么這么說呢?前瞻投顧基于兩點考慮。第一,國內IPO數量和規模已經在減速。目前IPO排隊等待上市的企業有近700家,如果按照前兩年的年均發行數量初步估算,在每年消化200家的情況下,還需3-4年才能消化完。一個企業現在報會的話,則需要幾年之后才有機會,這會影響PE的退出速度,甚至影響PE在新項目上的選擇標準和考量因素。
第二,A股市盈率正逐年下滑。前瞻投顧發布的《2012年中國IPO市場深度分析》系列報告顯示,2012年創業板發行的平均市盈率為33.58倍,與2010年的68.50倍、2011年的49.67倍相比,已經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同時2012 年中小板發行的平均市盈率也僅為28.71 倍。PE機構除了關注退出的渠道是否暢達,更關注退出收益,而往往,后者才是PE退出的重要考慮因素。如果PE還把IPO作為主要退出通道的話,可能會面臨重大的挑戰。
在今年6月19 -20日召開的2013年首期保薦代表人培訓班中,并購是其惟一的主題。與以前的培訓相比,此次培訓內容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不難看出證監會對并購的重視程度。可以預計的是,并購市場有望與IPO市場并駕齊驅,成為未來資本市場的重頭戲。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近年來,全球壓縮空氣儲能項目開發顯著提速,裝機規...[詳細]
- 韓艷婷:2025年中國奶酪行業區域發展現狀 北方地區有明顯的資源稟賦優勢【組圖】
- 袁業:2025年中國食用油行業龍頭企業分析
- 黃纓杰:中國功率半導體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競爭梯隊、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
- 蔡志濠:一文讀懂北京市低空經濟特色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機會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運動服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 黃纓杰:2025年中國建筑節能行業技術現狀
- 廖子璇:【干貨】2025年鋁型材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何樂:2025年中國物聯網芯片上游產業分析:半導體材料和設備市場均增長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球閥行業市場規模約290億元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