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合伙人》看中國式股權分配
(《資本前瞻》記者 陳少華綜合整理)最近一部名叫《中國合伙人》的電影在院線熱映。有人叫好,說它展現了一群年輕人的激情創業史,堪比一碗創業勵志的心靈雞湯;有人不以為然,認為其沒有展現出公司三位合伙人最深層的思考,卻僅僅用“上市”來代表完美的夢想最終達到人生頂端。當然也有人對此不置可否,因為一部電影實在不足以表達公司創始人關系中更復雜的一面,出此言的正是新東方的精神領袖俞敏洪。
同時,關于中國式合伙的討論也逐漸升溫,比如原型,比如新東方,比如股權分配。盡管導演陳可辛稱《中國合伙人》跟新東方沒有關系,拍的是一個時代。
中國式合伙: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開公司
江湖義氣、兄弟情誼往往是中國式人際關系里天然存在的一種元素,然而也正是這種元素,為多數中國式的商業合伙關系埋下決裂伏筆。
從新東方三大佬,到萬通六兄弟,到聯想柳傳志與倪光南,真功夫內斗、國美之爭、曾志偉陳可辛分家等,江湖義氣、不合理的股權設置、利益分配不平衡、合伙人角色轉變、理念沖突、功高蓋主早已成為從“合伙”最終走向“散伙”的魔咒。創業大佬之間的分分合合早已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再回首這些大佬們創業路,路途中布滿著荊棘,但那些恩恩怨怨或許早已消泯。
當然,使得當年這些創業難兄難弟拆伙的原因,大部分圍繞“經營理念不和、利益分配沖突”等話題展開,這也可說是中國比較典型的“創業分離并發癥”。當面臨企業上游與下游的奪權爭利等問題時,兄弟情義往往凌駕了合伙關系。
至于如何選擇合伙人?地產界的思想家、萬通房產董事長馮侖有一番高論:選擇合作伙伴如同選擇終身伴侶。其中最重要的標準是價值觀一定要一致,這和女性用終身大事思維找對象是一樣的。這樣你們可以同甘共苦,一直走下去,可以化解很多危機。合伙人價值觀一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即使當你們分開的時候,也不影響繼續做朋友。找合作伙伴時,要有超出錢的想法,最后掙錢是最理想的,而不是一開始就完全是一個湊合的事兒。如果是你有錢、我有關系,咱倆先對付著弄了,這事兒最后都會掰。所以找合作伙伴在價值觀方面需要更多的審視,更多的討論,不完全是你有錢、我有關系、他有產品,最后湊合一塊干。這樣短時間可能還好,但是接下來會很麻煩。
商業關系終究是商業關系,必須回到商業經營的層次就事論事。王石第一次跟馮侖見面時,就預言六兄弟早晚要碰到利益沖突,馮侖當時不以為然,直到第一次拆伙前夕,六兄弟之間對于企業經營理念、決策、資源分配的意見沖突不斷,兄弟情義反而成為最難以跨越的一道障礙,“我住在保利大廈1401 房間,潘石屹住樓下,我們很痛苦地討論著,等待著,就像一家人哪個孩子都不敢先說分家,誰先說誰就大逆不道。”
電影只有短短兩小時,必須把復雜的商業現實處理成一個簡單爭議。在《中國合伙人》里,這個爭議變成了究竟要不要到美國股票上市。土鱉青年為了保留自己從一磚一瓦開始創校的成果,認為自己賺的錢沒有理由變成股利,白送給對創校沒有幫助的大眾股東,因此對臭跩海歸極力主張的赴美上市有很大抵觸情緒,甚至增發30%股票給員工,以稀釋其他股東在公司內的話語權,加強自己阻止上市的優勢地位。
中國式股權究竟應該如何分配呢?
網上流傳一篇文章,叫初創企業如何分配股份期權,里面說到硅谷一般原則如下:
1、外聘CEO :5%到8%;
2、副總0.8%到1.3%;
3、一線管理人員 0.25%;
4、普通員工 0.1%;
5、外聘董事會董事 0.25%;
6、期權總共占公司15%到20%股份。
很明顯,硅谷的分配原則并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首先,外聘CEO在中國仍不是主流,據統計,2012年,71%的新任CEO為內部提拔。與上一年度相比,內部提拔CEO的比例明顯下降。事實上,2009-2011年間,內部提拔CEO的比例平均為80%。初創企業中,不管是CTO還是CMO,如果只給0.8%到1.3%的股權,估計沒人會跟你合伙。而目前市場的行情是,CTO如果沒10%左右,根本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甚至給10%,也未必有適合的人才愿意參與。
那么中國式股權究竟應該如何分配呢?其實原則很簡單,創業者必須明確,誰是公司除創始人之外最重要的人?誰最重要誰就拿最多股份。如果該公司是產品驅動型團隊,工程師產品經理就應該拿最多股份;如果是業務型,銷售合伙人拿最多;如果是商業模式型,需要前期燒錢的,那會融資的就應該拿最多股份。
產品型團隊最典型的就是網絡游戲。做游戲的,幾乎不用動任何其他心思,完全看產品,產品好,用戶愛玩,渠道會主動來找你聯運。開發游戲,人多了無用,資金多了也無用。把錢砸在辦公室,場面上都無用。反而不如在一個三室兩廳七八個兄弟一起干能成事。彈彈堂的CEO曹凱,在游戲已經過月收入千萬后,還每天工作到12點,看游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銷售型團隊往往是要靠客戶訂單才能維持下去。即使是想轉型為產品型團隊,往往前期也是要靠外包才能活下去。在這種情況下,誰能帶來銷售誰就最有價值。厲害的銷售死人都能說成活人,用戶沒有需求也能說出需求,所以銷售型團隊銷售分最多的利益無可厚非。
商業模式型團隊,往往前期要燒錢,且燒錢不止幾百萬,是幾千萬,甚至上億,動輒貨幣單位不是人民幣而是美金的。那團隊中,誰能融錢,誰就應該拿大的利益。舉個例子,一個朋友幫兄弟的互聯網公司在去年資本市場已經很差的情況下從溫州老板手里面募了800萬人民幣,估值咂舌的達到了1個億人民幣,產品甚至都沒上線。兄弟給了他給了15個點股份,不用全職。朋友全職工作仍然是投融資,維護好和溫州投資人的關系。
雖然創業公司股權分配原則這個問題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但是盡可能讓它簡單化,透明化,直接了當,最好未雨綢繆,規劃好如何分配利益。并且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根據企業所需人才不同,需要隨時調配利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近年來,全球壓縮空氣儲能項目開發顯著提速,裝機規...[詳細]
- 韓艷婷:2025年中國奶酪行業區域發展現狀 北方地區有明顯的資源稟賦優勢【組圖】
- 袁業:2025年中國食用油行業龍頭企業分析
- 黃纓杰:中國功率半導體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競爭梯隊、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
- 蔡志濠:一文讀懂北京市低空經濟特色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機會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運動服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 黃纓杰:2025年中國建筑節能行業技術現狀
- 廖子璇:【干貨】2025年鋁型材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何樂:2025年中國物聯網芯片上游產業分析:半導體材料和設備市場均增長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球閥行業市場規模約290億元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