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投行副總:從粗放式經營走向精細化分工
分享到
2012-05-22 16:52:39
責任編輯:王逸之
來源:前瞻網
前瞻網摘要:“市場的精細化分工不僅成就了一大批優秀的實體企業,也讓國內投行逐步告別粗放式經營時代,開始重新思索自己的市場定位。”
——國內某投資銀行副總經理對市場的一點思考
“市場的精細化分工不僅成就了一大批優秀的實體企業,也讓國內投行逐步告別粗放式經營時代,開始重新思索自己的市場定位。”
一位不愿公開身份的投行業內人士接受本刊記者的專題訪問時表示,投資銀行業務行業細分是大勢所趨,它正逐漸改變市場經濟的競爭格局,也開啟了投行業圍繞細分行業路徑的新一輪“跑馬圈地”運動。
差異化搶占細分行業的新機遇
“從90年代初中國證券業的起步,到2004年第一批保薦代表人的橫空問世,中國投行業幾乎一直處于粗放式經營的狀態,畢竟在那個時候,無論是IPO需求量、投行數量,還是市場競爭秩序,都沒有如今的資本市場這么活躍與規范。”該投行人士說。
2004至2007年,隨著國內資本市場不斷完善,投行業進入大發展時代。期間,投行從業人數擴張數倍。在這輪大規模擴張中,投行業的競爭格局初步奠定,一大批精英人才在此期間成為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的骨干力量。2007年后,尤其是創業板的開閘,中國投行業迎來飛速發展,國內投資銀行逐漸在粗放式經營中找到了自己的精準定位。
該投行人士表示:“作為資本市場的主要力量,國內投資銀行早就培養出了敏銳的市場嗅覺。如今,越來越多的投行開始踏入行業細分的專業化發展道路。相較于早些年的‘廣泛撒網’戰略模式,大家更愿意在某些特定行業樹立自己的品牌影響力,特別是中小型券商,這樣無疑能提高投行部門的整體服務水平和樹立起專業化團隊的品牌。”
“仔細觀察會發現,幾乎每個投行都形成了自己的行業路徑,比如有的在
鋼鐵行業具有優勢,有的在
軟件領域具有優勢。對于擬上市企業而言,券商是否有同行業的項目經驗,已經成為前期選擇券商的重要考量因素。”
伴隨著擬上市企業行業屬性越來越精細化、專業化、特色化,投行的行業路徑無疑將越來越細化。“圈地運動正再次席卷投行業,未來,我們需要更加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需要更加精細化的專業服務,也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如果眼下有多個項目可以選擇,我想,我們會根據細分行業的發展前景、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企業本身的成長潛力、我們自身的優勢等多角度來綜合考慮和甄選。我相信,把握好眼下的細分機會,帶來的不僅是當下的利潤,更是投行未來的口碑!”該投行人士補充道。
“把脈行業內在規律,迎接行業細分挑戰”
對于投行業務未來面對的挑戰,該投行人士坦言:“隨著創業板企業行業屬性越來越精、專、細、特,作為投行部門,我們面臨的挑戰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會不斷有新的細分市場領頭羊走上資本市場。如何滿足該類企業的上市訴求,既考驗我們的團隊實力,也考驗我們對市場的快速反應及應對能力。”
然而,該投行人士并不為此擔憂,他相信,憑借自己多年的項目經驗,以及所在證券公司多年的專業實力,一定能抓住機遇,搶占先機。而且,他認為,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固定周期和潛在規律,只要善于總結和觀察,無論行業如何細分,對企業整體的把握不會有太大偏差。
資本市場本身的發展就是行業細分趨勢最好的體現。“以IPO項目為例,在額度制時代,企業上市主要通過計劃方式;保薦制度推行后,保薦機構、律師事務所、
會計師事務所、評估公司和IPO行業咨詢機構等均需要在自身業務領域承擔責任。”
該投行人士還預計,IPO的分工將會越來越細,只要市場有需求,那么,必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一如前瞻這樣的以細分市場研究為基礎的IPO行業咨詢機構,在市場細分大潮中,一定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
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