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旅游產業前瞻:加大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培育
2014-06-06 21:21:40 責任編輯:趙道烈 來源:光明日報
近年來,隨著全球網絡信息與交通技術的快速發展,產業集群化發展漸趨明顯。各國政府部門紛紛采取多種手段和措施實現相關產業要素的聚集與聯結,以此來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效率和能力。旅游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積極推進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適應了產業結構發展的基本要求,降低了旅游產業發展成本,延伸了旅游產業價值鏈,對實現我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旅游產業的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旅游產業在很多地區逐步出現了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趨勢。在旅游企業的主導下,實現了眾多跨行業產業要素與發展優勢的集聚與結合,例如長江三峽旅游區等。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真正意義上的旅游產業集群與真正發揮集群優勢的旅游產業集群并不多見。
旅游產品結構性失衡。當前,我國旅游產品主要包括觀光度假、商務活動、參加會議、探親訪友、宗教朝拜、健康療養和文體科技交流等。在這些旅游產品中,觀光旅游占有絕對優勢,其他各種旅游,尤其是文體科教交流、健康療養相對較少,這就造成了旅游產品結構的失衡,旅游產品雷同現象屢見不鮮,旅游企業惡意競爭頻繁。此外,我國旅游新產品開發不夠,造成了旅游產品單一,進一步加劇了旅游產品的結構性失衡。像體育旅游、文化旅游、生態旅游、探險旅游等各種專項旅游產品和主題式旅游產品,都沒有真正開發起來。失衡的旅游產品結構,使得旅游產業集中于少數幾個旅游項目上,很難整合旅游線路上其他旅游資源,不能很好地形成旅游產業集群。
各種旅游產品、各個旅游景區之間的關聯性不強、合作程度不高。旅游產業集群是融合了多種旅游產品、多個旅游區域的群體。旅游企業間的合作,包括接送團之間的配合、旅游路線的協調、線路的整合設計等。旅游區域間的合作,包括交通設施的聯結、旅游產品的特征化與多元化等。我國當前各地區的旅游產品開發與利用基本上處于單干的狀態,不同行業和機構間聯系不緊密,未能有效整合發揮出旅游產業集群優勢。
各旅游景區發展的基礎設施差距大。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各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各景區之間的發展很不平衡。目前,很多景區旅游資源豐富,但是區域通達性很差,通信、供電、供水、接待能力等不能滿足大量游客進入的需求,嚴重制約了旅游集群化的發展。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