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文化產業城市競爭力欲沖擊全國前十
廈門政府對當地文化產業寄予厚望,欲進入國內領先行列。經市政府審議通過,《廈門市“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于近日發布實施。據悉,為文化產業編制專項發展規劃,在廈門市尚屬首次,體現了文化產業在廈門市“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根據《規劃》,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400億元以上;廈門市在全國主要城市的文化競爭力排名進入到前10位,力爭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城市。
文化產業年均增長25%
《規劃》制定“十二五”時期廈門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十二五”期末,廈門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400億元以上,占全市GDP的10%左右,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25%以上,成為廈門市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通過“十二五”時期的跨越式發展,廈門市文化產業的結構明顯改善,在文化產業增加值中,文化產業核心層和外圍層比重超過70%,形成以核心文化產業門類或產業集群為主體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實現產業的高端化;廈門市在全國主要城市的文化競爭力排名在“十二五”期末進入到前10位,力爭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城市。
實施集群化發展戰略
《規劃》指出,“十二五”時期,廈門市文化產業實施集群化發展戰略,依據產業的融合性、前沿性和成長性的原則,以提升文化產業的生產性服務功能為出發點,重點發展創意設計、影視動畫、文化旅游和數字內容與新媒體四大產業集群,逐步形成相互支撐的比較完善的產業鏈和能夠實現較高增值效應的價值鏈。
《規劃》從完善文化產業鏈和推進文化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需要出發,打破傳統發展模式,把構建比較完善的文化產業鏈作為廈門市“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確立以產業集群建設為重點、以骨干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的培育為抓手、以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為支撐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園區的聚集效應和孵化功能。
推動文化與經濟的融合
針對廈門市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順應國際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規劃》把提升廈門市文化產業的服務性功能作為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力爭通過重點發展創意設計、影視動畫、文化旅游和數字內容與新媒體四大產業集群,來提升文化產業的生產性服務功能,優化文化產業結構,促進文化創意對其他經濟領域的滲透,促進文化與經濟的全面融合。
突出廈臺文化產業合作
廈門作為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在推進兩岸文化產業合作與深度對接方面具有先行先試的優勢。《規劃》著力突出廈臺文化產業合作,通過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園區的建設,充分發揮海峽兩岸文博會的產業對接平臺作用,吸引臺灣地區的創意人才、管理人才、文化資本等產業要素投入廈門市的文化產業發展。同時,引進臺灣知名的文化企業來廈設立分支機構,推進廈臺文化產業的深度對接,體現廈門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區域特色。本次規劃的制定,為廈門文化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