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新興產業投資額占項目總投資比例逾七成
日前,一組來自山西省長治市的新興產業投資數據引人關注。2011年長治項目投資共完成1000億元,增長60%,而新興產業投資增長高達73.2%,快于傳統產業投資增速50.6個百分點。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長治煤、焦、冶、電四大傳統產業歷史上占工業經濟的比重達83% ,而作為一個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如何實現上述轉變?支撐這一轉變的發展路徑又是什么?
優化創新發展模式,做大做強新興產業是長治加快經濟結構轉型步伐的重要內容。作為中西部的中小城市,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應加快破解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瓶頸。在他看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高端科技項目、技術和人才,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是目前條件下破解這些瓶頸的主要方式。
長治市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制定了7條創優環境硬性規定,建立了8個服務于項目建設的辦公室,瞄準非煤非電高端項目進行招商。在政策疊加效應的影響下,一大批高新技術項目紛紛入駐。
據統計,一年來該市完成招商引資簽約項目349個,總投資4275億元,擬引資3511億元。項目合作方涉及德國、美國、日本等8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26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不乏西門子、飛利浦等世界500強企業和中國五礦、江蘇悅達、紅星美凱龍等知名企業的身影。
高端科技項目的引進固然是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支撐,在長治市委書記田喜榮看來,這些高、精、尖項目還需要高層次的人才。據他介紹,為了推進項目建設,有效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長治市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設立了人才開發專項資金,建立了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等制度。累計投入2400余萬元,分別實施了傳統產業科技升級工程、新興產業項目培育工程、裝備制造技術跨越工程等7個主題科技專項工程,并在重點企業建立了9個院士、博士工作站,與50多所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
目前長治已經構筑起了硅礦—工業硅—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光伏全產業鏈條;發展了醫藥生物制藥、汽車整車生產、電機電器產品、健身器械產品、煤機產品、鑄造產業等多個產業集群;同時,人工心臟軸流泵項目、我國第一條智能雷管生產線建設項目、6000噸釹鐵硼磁性材料項目等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高新技術項目也正在快速推進。眾多項目的開工建設,將為長治經濟帶來新一輪快速增長。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