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堅持工業強市路線不動搖
四川省自災后重建以來,該省工業大市綿陽就把工業強市作為主導戰略、核心戰略和根本戰略,堅持工業為先、工業為重、工業為大,以工業跨越帶動全市跨越發展,在發展中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作為三網融合的龍頭企業,目前長虹已經掌握了雙向通信、家電遠程控制、新型人機交互等核心關鍵技術,拓展增值業務和網絡服務業,并在業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大膽嘗試。
歷經多年的發展,長虹目前已經完成由單一的軍品生產到軍民結合的戰略轉變,成為集電視、空調、冰箱、IT、通訊、網絡、數碼、芯片、能源、商用電子、生活家電及新型平板顯示器件等產業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多元化、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
對于長虹的發展壯大,綿陽市委書記吳靖平這樣評價:“我們是依靠長虹,但不是依賴長虹,長虹的稅收在綿陽的比重當中已經低于10%了,原來是占60%甚至70%,現在結構正在調整,但是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長虹在綿陽工業發展當中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我認為長虹已從最困難的時期走過來了,而且會越走越好。”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綿陽擁有長虹、九洲等大中型骨干企業50多戶,國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0多戶,災后重建以來,綿陽把工業強市作為主導戰略、核心戰略和根本戰略,堅持工業為先、工業為重、工業為大,舉全市之力抓工業、興工業、強工業,產業、企業、產品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重點企業不斷壯大,綿陽目前注冊上市企業達到7家,2011年,綿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89.1億元、增長15.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502.1億元、增長23.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稅收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比重達到51.3%,工業增加值總量重返全省第四。
未來幾年,綿陽將形成5000萬部智能手機、2000萬臺數字機頂盒和50萬輛汽車整車、50萬臺汽車動力總成、230萬套汽車發動機缸體缸蓋的生產規模,建成電子信息千億級和汽車及零部件500億級產業集群。一個以工業為主導、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的西部經濟發展高地正在加快形成,為西部經濟振興起到推動作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