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成立船舶產業聯盟 助力產業邁過“嚴冬”
山東省正加強推進船舶產業技術提升。據前瞻網記者了解,11月28日,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第一屆理事會議暨山東船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大會在威海市召開。受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造船業正在進入“嚴冬”期,作為全國12個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之一,威海船舶企業也受到了沖擊。創新戰略聯盟的成立,將為威海船企帶來哪些利好和期待?
造船訂單“一單難求”
“目前,造船業生存迎來嚴峻的考驗,一方面造船訂單‘一單難求’,另一方面是交船難,船舶技術要求越來越高。”中航威海船廠有限公司與會代表于樹成說。另一家船舶企業代表也感嘆,現在不僅訂單難接,而且船價低,有些單接了也是虧本。
據前瞻網了解,截至9月,威海今年新造船訂單量僅為19艘,27萬載重噸,不足制造能力的十分之一。“交船難、融資難、接單難,是目前威海市造船企業面臨的困境。”威海市船舶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周安昌說,由于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與幾年前一些船企手握一把訂單的情況相比,如今訂單“青黃不接”,嚴重下滑,大部分造船企業生存都困難。
據了解,威海市共有造船及配套企業112家,其中規模以上船舶制造企業44家,整船制造能力達400萬載重噸。“在這上百家企業中,龍頭企業不過10家左右。”周安昌說,雖然2005年以來,威海船舶企業發展很快,但是仍然沒有擺脫小、散、落”的特點,自主創新能力并不強。
創新不足成發展瓶頸
“威海船舶企業若想在逆境中求生存,必須解決一個問題—————創新力不足。”據周安昌介紹,從目前承接訂單可以看到,造船企業競爭的重點轉向了以節能環保為中心的新技術應用和新船型開發,而威海船企大多沒有自己獨立科研技術機構,因而在市場競爭中難以搶占先機。
“威海船企大多各自‘埋頭’造船,在設計和技術上對外部的依賴性較強,有時候對于船東的要求不能第一時間做出答復,從而會失去獲得訂單的機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方書甲說。
而層出不窮的國際新規則、新標準,也成為威海船舶企業難以回避的巨大挑戰。近年來,船舶涂層性能標準(PSPC)、目標型船管理(GBS)、新船能效指數(EEDI)等一系列船舶建造新規范標準密集出臺,并將相繼進入實施階段。日韓等國將研究新標準、新規范,開發綠色環保型船舶,作為后金融危機時期搶占市場、擴大與我國造船業競爭的重要手段。
但威海很多造船企業仍存在造船模式落后的問題。根據國際海事組織規定,未按PSPC標準建造的船舶在今年7月1日以后交付的,將不得投入國際營運。“壓載艙涂層保護新標準從2006年就開始公布的,但威海的船舶企業目前大部分仍然未應用。”周安昌說。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特征來看,主要集中在A輪...[詳細]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黃纓杰:預見2025:《2025年中國物流地產行業全景圖譜》
- 李佩娟: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用戶畫像分析
- 劉海晶:【最全】2025年呼叫中心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