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息服務業經營收入突破3000億
多年的快速發展,使信息服務業逐漸成為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有力支撐。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1年,上海信息服務業經營收入首次突破3000億元;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增幅在主要第三產業中位居第一。
信息服務業主要由軟件業、電信傳輸服務業、互聯網信息服務業等三大板塊組成。它更多依靠創新而不是投資拉動、直接服務民生造福百姓、吸納大量就業的同時極少消耗資源,種種特質,使得專家稱其為“發展方式轉換器”。作為新興產業,信息服務業的影響力一度受制于自身有限的實力,但在多年高速成長后,情況已有不同。
信息服務業對上海轉型的支持,首先體現在產業規模上。根據最新統計,上海市信息服務業經營收入已連續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去年達到21.6%,增幅創下4年來的新高。不僅是增長率,去年全年,上海市信息服務業新增上市公司12家,合計融資106億元,新增收入超億元企業52家,新增從業人員3.1萬人……這些數字都創下了近期新高。它的快速發展正在悄然改變上海的經濟版圖:1年前,信息服務業首次成為支柱產業,如今,它更是超過了房地產業,增加值在第三產業中位居前三。
僅看經濟總量,還不足以描述信息服務業的活力。目前,信息服務業是上海增速最快、創新最密集、效益最好的產業之一。特別是在互聯網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頻繁涌現。目前,上海是國內基礎軟件、網絡游戲和視頻業最聚集的地區,在第三方支付、旅游等專業貿易服務方面,本地也擁有一批領軍企業。
事實上,信息服務業不僅以自身發展服務于上海結構調整,它還牽引著其他產業的轉型。在軌交、民航、智能電網、船舶設計等領域,上海正在自主開發工業軟件,以此加速傳統制造業走向高端。今年,全市將有1/3的工業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配套軟件,直接銷售收入達到600億元。
信息服務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源于上海抓住了全球信息化的歷史機遇。近年來,從軟件業、電子商務、網絡視聽等新興產業的出現,到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革命展露端倪,上海都能在短時間內作出應對,從財稅、融資、人才、產業鏈整合等方面,打造最適宜的發展環境。目前,上海信息服務業擁有4個國家級基地,組建了一批產業聯盟和公共服務平臺,創新布局日趨完善,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盡管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需求不振,但上海的軟件出口額連年增長,去年增幅超過40%。
目前來看,信息服務業的前進腳步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根據不久前上海市出臺的信息服務業“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該行業規模將達到6000億元,2020年將跨過“萬億元”門檻。也就是說,行業年均20%的增幅有望再保持8-10年。可以說,屆時上海經濟將得到迅速增長。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