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前瞻網>區域經濟>產業集群>全國主要地區產業集群
海門紡織產業集群
江蘇省海門市工農業發展迅猛,城市建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城鄉人民生活繼續改善。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06年,海門市實現GDP216.08億元,同比增長1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70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190元。近10年來,海門獲得的國家級榮譽和稱號有:“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綜合治理先進市”、“全國雙擁模范縣”、“火炬計劃新材料產業基地”、“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市”、“全國科普示范市”、“全國教育工作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市”、“全國交通文明示范城市”、“中國明顯縣”、“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等50項榮譽。
1、企業數。全市有紡織產業企業590家,其中,棉、化纖紡織及印染企業132家,毛紡織和染整加工企業11家,麻紡織3家,絲絹紡織及精加工企業6家,紡織制成品制造(家紡)企業258家,針織品、編織品企業70家,紡織服裝制造110家。除此之外,全市還擁有近萬戶家紡個體企業戶。
2、生產規模。2006年,全市紡織產業實現現價產值385億元,銷售收入366億元,主要產品產量:紗7.6萬噸、布15129萬米、印染布194037萬米、床上用品(四件套、多件套)22100萬套、各種被1900萬條;聚酯短纖12萬噸、噴膠棉1.2億噸、滌綸三維中空5萬噸、無紡布1800萬米、服裝3562萬件。
3、技術裝備。有環錠紡39萬枚、汽流紡3500頭,織機1900多臺,其中,進口織機100臺,滌綸紗錠1.8萬枚,化纖織機414臺,1.1萬噸容體直紡生產裝置一條,工業縫紉機1萬多臺(有日本、歐洲等國外先進生產流水線40條),電腦繡花車及大型行縫車8000多臺。進口平行機18臺,國外先進全自動床上用品生產線80條。
4、從業人員。2006年末有紡織(服裝)職工4萬余人,包括家紡個體工業戶在內,全市擁有從業人員8萬余人。紡織產業是海門工業經濟中的傳統產業和支柱產業,多年以來,海門市委、市政府對紡織產業的發展十分重視,作為重點培植和扶持,通過加大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產品結構調整,產業集聚等多項措施,進一步促進了我市紡織產業的發展。
2006年,全市紡織產業完成總產值385億元,占全市工業的比重為30%,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產值152.5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的比重為31.3%;實現產品銷售366億元,占全市工業的比重為29.5%,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147.9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的比重為30.6%。2006年,紡織企業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重點骨干企業有25家,利稅超千萬元的企業有21家。紡織產業在全市工業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紡織業的重點骨干企業支柱作用也日益明顯,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