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料酒充斥假冒偽劣 傳統釀造與勾兌品成本差10倍
日前,國內酒業著名品牌古井貢酒被曝用酒精勾兌酒的消息,一時社會上一片議論紛紛。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從今年4月開始,國家質檢總局等七部門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了酒類產品打假專項集中行動。結果發現,配制料酒質量存在很大問題。在全國最大的黃酒生產地——浙江紹興的料酒產業,由于劣質配制料酒的充斥,使得很多傳統的黃酒釀造企業陷入困境。
據悉,有關主管部門將赴浙江調研釀造與配制料酒標準,或將對其重新進行區分和修訂。
“釀造料酒和配制料酒都符合行業標準的規定,但兩者之間從生產工藝、制作成本和品質上都存在較大差異。”據中國釀酒工業協會黃酒分會秘書長沈振昌介紹,釀造料酒和配制料酒共用一個標準,消費者無法認清兩者之間在品質上的差異。“低檔料酒生產企業冒充高品質產品,甚至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現象時有發現,這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都將產生不利影響。”
“勾兌料酒只要有酒精、水和各種添加劑,幾分鐘就能完成整個生產過程,傳統釀造根本無法和他們競爭。”紹興一小型黃酒釀造廠負責人表示,一般一瓶釀造料酒從釀造到成品至少要三年時間,并受場地限制。相反,配制料酒的工序就簡單很多,只有勾兌和過濾,兩者之間的成本相差5—10倍。
“行業內對于食醋和醬油的釀造、配制有著明晰的標準,且要求在產品標簽上明確標準的規定不同,但釀造料酒和配制料酒卻共用一個標準。”據了解,從標準上對配制料酒和釀造料酒進行區分已成產業普遍呼聲。“料酒行業的釀造和配制標準早該分清楚了,兩種料酒工藝、質量完全不同,價格上區別也非常大,只有區分開來才能體現對消費者的負責態度。”沈振昌表示。
據沈振昌透露,目前中國公布的料酒標準有兩個,分別是由中國調味品協會和中國釀酒工業協會黃酒分會制訂的。其中,由黃酒行業分會上報、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料酒標準是只針對釀造料酒的標準,根本沒有提到配制料酒;而由中國調味品協會上報、國家商務部發布的料酒標準則肯定了釀造料酒和配制料酒都可以稱為調味料酒。
“2007年公布《調味料酒》行業標準時,食品添加劑安全問題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引起各方重視,在目前嚴格規范食品添加劑的環境下,有關行業標準應將易發生食品添加劑安全隱患的勾兌料酒和不含或少含食品添加劑的發酵料酒區分開來,以方便消費者辨識。”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中國烹協名廚專業委員會主任高炳義指出。
沈振昌也認為,一方面,從標準上釀造的跟配制的應該分清楚。另一方面,即便是配制的料酒國家標準也要有嚴格規定,不能任由配制企業無限制地用酒精、色素、香精等勾兌,標準必須對消費者負責,確保消費者的健康財產不受侵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