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大”推出“江湖” 山西探索資源型經濟轉型
山西讓出了“煤老大”的位子
“煤老大”現在不做“老大”了。過去,產煤大省山西被形容為“挖了一堆煤,冒了一股煙,臟了一灘水”。近年來,山西探索資源型經濟轉型路徑,雖然讓出了“煤老大”的位子,但空氣更清潔了,煤礦更安全了,老百姓的腰包漸漸鼓起來了,科學發展“漸入佳境”。
“全循環”綠色轉型
漫步在全球最大的不銹鋼企業太鋼集團的廠區,聞不到刺鼻的氣味,看不到滾滾的濃煙。建廠近80年的太鋼曾是太原市的“污染大戶”。太鋼集團宣傳部部長王發生回憶,“以前在廠里干一天活兒,脖子里全是黑渣子。”
太鋼把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作為企業新的發展方式。前瞻網獲悉,2002年至2011年,太鋼累計投資96億元,實施132項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項目。2011年與2002年相比,太鋼不銹鋼產量增長7倍多,噸鋼綜合能耗下降42.8%,煙粉塵、二氧化硫排放量等環保主要指標全行業領先。今年前三季度,太鋼成為全國鋼鐵行業為數不多的盈利企業。
山西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產地,長期受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困擾,“傻大黑粗”一度成為山西產業的代名詞。山西把循環經濟作為工業新型化的基本路徑。全省選定121個循環經濟試點單位,探索建立了不同行業領域的循環經濟模式,14個國有重點煤炭產業循環經濟園區初具規模。
循環經濟成為山西綠色轉型的重要保障。全省資源綜合利用率由2005年的不足20%提高到2010年的50%。2009年至2011年,山西萬元GDP能耗由2.36噸標煤下降到2.15噸。全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和廢水處理回用率均達60%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85%以上。
立足煤、延伸煤、跳出煤
兩年前,山西讓出了全國煤炭產量“老大”的位子。山西實施“以煤為基,多元發展”戰略,立足煤、鞏固煤、延伸煤、超越煤,推進煤基產業鏈向高端發展。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山西完成煤炭資源整合后,煤礦數量減少一半多,30萬噸以下煤礦全部淘汰,形成4個億噸級、3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集團。整合后的煤炭企業在延伸產業鏈上大做文章,煤電化、煤焦化、焦氣化、煤電硅等產業鏈成為投資的新產業,并向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等領域拓展。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七戶國有大型煤炭集團非煤產業收入比重超過70%。
山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在煤炭價格大幅回落的形勢下,三季度山西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以裝備制造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增速提升明顯,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探索資源型經濟轉型路徑
供暖期來臨,陽泉市郊區大西莊村村民付文靜不用擔心買不起煤了。早在半月前他家就領到了政府發放的一噸過冬煤。今年山西812萬多戶農戶可享受到“愛心煤”。從去年開始這項惠民政策將連續執行5年。
煤挖得快了,社會發展慢了。長期依賴“挖煤”沒有成為山西的“福音”,反而產生了生態破壞、民生滯后、產業單一等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
2010年,國家在山西設立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區。破解“一煤獨大”,“以煤補綠、以煤補農”,“以煤炭紅利反哺民生”,山西在產業轉型、生態修復、城鄉統籌、民生改善四大領域全面探索資源型經濟可持續發展路徑。
“民生改善”是山西探索資源型經濟轉型的重要領域。三年來,全省累計投入600多億元對農村實施了公路、教育等“十個全覆蓋”。今年前三季度,山西財政民生支出1000多億元,占全省一般預算支出總量的56%。
山西實施煤炭資源整合以后,煤礦生產機械化水平提升,百萬噸死亡率大幅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煤礦百萬噸死亡率0.114,遠低于全國0.346的平均值。全省連續5年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提取煤炭基金用于恢復生態,實現母親河汾河清水復流,每年造林4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8.02%。山西實施天然氣、煤層氣、焦爐煤氣、煤制天然氣“四氣合一”推進清潔能源覆蓋城鄉,到去年底,全省氣化人口覆蓋率達17%,位列全國第四位。
“摘掉污染黑帽子,恢復青山綠水,推進產業多元化”,三晉大地逐漸舊貌換新顏,煤炭大省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路徑越走越寬,產業經濟實現穩健快速發展趨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