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產業發展面臨五大軟肋 主攻“三大戰役”
云南昆明正不斷加大產業投資建設力度。“產業興則昆明興,產業強則昆明強。”昨日召開的昆明市2013年產業發展大會上,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張田欣強調,產業是發展之本、強市之基、富民之源,要把產業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旋律、跨越發展的主抓手、富民強市的主引擎。
昆明產業發展面臨五大軟肋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昆明產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總量小、實力弱。”張田欣說,2012年,昆明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僅排第16位,一、二、三產增加值分別列第16、17、16位,產業實力不強、競爭力較弱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二是產業層次偏低。多數產業屬于傳統的原料型、資源型產業,深加工能力不足,產品仍以初級加工品為主,精深加工產品少,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弱。配套產業和產業集群發展滯后,產業鏈尚處于發育階段,產業趨同現象嚴重、集中度不高。
三是創新能力不強。長期以來,昆明工業經濟主要以煙草、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為主,新興產業沒有成長起來,高新技術產業比較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低,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偏少。2012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的比重為24.4%,遠低于成都、西安和其他東中部城市。
四是發展活力不足。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不多,中央、省屬企業占比高,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偏少。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2年,全市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5.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
五是要素制約矛盾凸顯。高級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級復合型人才較為匱乏,企業勞動力成本、融資成本等不同程度增加,土地、資金、能源、環境等要素制約加劇。
實行“零成本”注冊
“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要確保增長13%,力爭達到14%以上。”張田欣說,實現這一目標任務,產業是龍頭、基礎和脊梁,今年是產業發展年、產業建設年和產業強市年。
“把"三大戰役"作為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千方百計做大園區經濟、做強縣域經濟、做活民營經濟。”張田欣指出,要進一步明確園區產業定位,突出差異化發展,推進園區由“一園多業”向特色產業基地模式轉型。在做大做強現有產業園區的同時,加快創建5個國家級、10個省級、15個市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培育煙草及配套、生物制藥、新能源、節能環保等10個以上特色產業集群。
前瞻網了解到,今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要增長17%以上,達到880億元以上,力爭每個縣(市)區都有2至3個主導產業。要放開放活、放心放膽發展民營經濟,所有“非禁”領域一律對民間資本開放。實行“零成本”注冊,保障民營企業發展用地,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加大財稅支持,優化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擴大規模、優化結構、提檔升級。今年,全市民營經濟要實現增加值1550億元以上,占GDP的比重達到45%以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