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布31批次鎘超標大米 6批次來源不明
廣東近日深陷鎘超標大米風波。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廣東省食安辦21日深夜通報,該省正迅速部署全省各地開展大米專項檢查行動,省質監局、工商局和省糧食局分別對相關企業、市場、糧庫進行了抽檢,并公開了省質監局抽檢出的11批次鎘超標大米名單,省工商局抽檢出的20批次鎘超標大米名單。(據悉,此次共公布31批次鎘超標大米,其中14批次大米產地來自湖南省,5批次大米產地來自廣東省,4批次大米產地來自江西省,2批次大米產地來自廣西省,其余批次未公布產地;中央儲糧肇慶直屬庫在被通報企業之列)
據介紹,今年有關媒體報道湖南問題大米流入廣東的問題,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迅速部署各地各部門開展大米專項檢查行動,對重點地區進行了督導檢查,省質監局、工商局、糧食局組織對大米獲證生產企業、大型糧食批發市場、糧庫等進行了抽檢,全面摸查了大米加工、流通、儲備等各環節質量安全現狀。
廣東省質監局組織對全省618家(目前全省共有729家大米獲證生產加工企業,其中111家停產)大米生產加工企業成品庫房中的大米產品進行抽樣,開展重金屬鎘含量項目的檢驗,共抽檢大米成品762批次,合格751批次,不合格11批次,合格率為98.6%,不合格大米成品原料來自外省和廣東省部分地區。
廣東省工商局共組織抽檢大米342批次,其中重金屬鎘含量項目合格322批次,不合格20批次,合格率為94.2%,不合格大米來自外省和我省部分地區。
前瞻網了解到,廣東省糧食局組織對庫存糧食進行抽樣檢驗,全省共抽樣473批次,重金屬鎘含量等衛生指標全部合格。
從廣東省質監局、工商局公布的不合格名單中發現,抽檢出不合格大米的經銷地包括廣州、深圳、中山等地,大米生產企業所在地包括廣州、佛山、東莞、中山、高要等地,大米原產地包括廣東的佛山、臺山、韶關、樂昌以及外省的廣西全州、廣西桂平、江西、湖南攸縣等地。
廣東省食安辦要求各有關監管部門對摸查中發現的問題堅決查處,做好后續處理工作。今年,廣東組織開展了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將米及米制品列為排查重點品種,同時,為建立糧食管理的長效機制,廣東正在組織研究進一步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管措施的指導意見,加大監管力度,深入開展糧食質量安全抽檢和治理整頓,依法從嚴從重查處糧食質量安全案件,嚴厲打擊糧食質量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確保糧食質量安全,保障百姓食品安全。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