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生姜滯銷 農民發愁
今年文山的生姜依舊取得了可喜的豐收,但因為市場價格低,且生姜出現了滯銷,農民們都犯愁了。
雖說到了黃姜收獲的最佳時節,但文山平壩鎮卻沒有出現去年那種采挖黃姜、收購黃姜的火熱場面。姜地空無一人,許多農民都還沒有挖姜。
長沖村黨總支書記黃家壽稱,他們村種植生姜已經有好幾年了,往年這個時候,不管是本地,還是外地的客商都用貨車成批的將鮮姜拉走,從來沒愁賣不出去。去年,黃家壽種植了6畝左右的生姜,產量在4800斤,每斤生姜的收購價在2.4元左右,成色好一點的能賣到3元一斤,除開成本,他去年凈賺了9萬多元。可是今年,來收姜的外地客商幾乎沒有,本地客商也只有一兩家在收購,而且價格低得可憐,好一點的生姜收購價也就只在1.05元每斤。
與長沖村緊挨著的土鍋寨村的村民楊朝良今年共栽種了將近4畝生姜,目前已經進入成熟期,預計產量將接近一萬公斤。按照今年每市斤8角到1塊錢的收購價,他僅能賣到兩萬塊左右。“想著去年的姜價好所以今年就多栽點了嘛。”郁悶的他算了一筆栽種生姜的投入成本帳,4畝生姜地共投入姜種、化肥、土地、人工等成本就超過了兩萬多元,若按目前的價格出售,一年的活算是白干了。他的話也顯得很無奈。
廣西客商朱老板朱老板說,雖然今年的收購價低,只在1元左右,可是他們也不敢多收,因為今年全國的種姜面積比去年大,所以市場價也相對的不穩定。如果像往年市場價穩定的話,他可以收到100多畝,可今年,他只敢收購20-30畝。文山本地生姜收購商舒元林,干這一行有6年時間了,他說,今年平壩鎮的生姜種植面積是最多的一年,由于姜價低,大部分姜農都不愿意現在賣姜,都想再等等看姜價會不會在往上漲。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由于去年姜價高漲,最高時達到了每公斤近8元錢,極大地刺激了云南農民種姜積極性,就連已經外出打工多年的農戶也返回栽種生姜,種植面積大大增加,僅文山市就從往年的一萬二千多畝猛增到三萬七千多畝,栽種面積翻了三倍多。加上年初栽姜時受到寒流等天氣影響,部分姜農出現重復購種補種的情況后,更是加大了栽姜的投入,按照目前的收購價格,經濟受損已是事實。
文山市農科局副局長張尤勝仔細計算了一下,發現農民今年種姜成本比往年大,一是因為年初的雪凍壞了早種的姜種,很多農戶進行了二次種植;二是隨著物價上漲,農藥肥料等價格都在上漲。在眾多姜農中,需要買姜種或租地種姜的農戶損失更大。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