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云南臨滄將大力打造完整的竹產業鏈
云南臨滄市“十二五”規劃提出,未來五年,臨滄市將打造一個總產值10億元、面積達200萬畝的竹產業基地,以實現“林業資源大市、林業產業強市、林業景觀美市”的建設目標。
臨滄是全國重點竹產區,竹類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一直以來,臨滄市始終將竹產業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前瞻數據庫監測顯示,至去年底,臨滄市已建成竹產業基地101萬畝,并不斷加大竹產業的發展力度,規劃2012年至2015年新造竹林118.29萬畝,到“十二五”末,使全市竹林面積總規模達到200萬畝,形成竹漿粕2.5萬噸、年產值2.5億元,竹板2萬立方米、年產值3億元,筍加工20萬噸的生產能力,培育龍頭企業4家,使竹業總產值達到10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為加快竹產業的發展,臨滄市在產業布局、資金投入、科技支撐、產業延伸等方面下功夫。產業布局上,利用“四旁”(水旁、村旁、道旁、宅旁)“空閑地”村寨周圍、房前屋后、田邊地角、溝箐兩旁見縫插針種植;采取驗收合格后給予種植農戶資金補助,激勵群眾主動尋找土地種植;在已種植核桃、茶葉、橡膠、澳洲堅果等產業的周邊空閑地種植;在城市發達經濟圈、云鳳經濟走廊、瀾滄江流域、南汀河流域、小黑江流域、耿馬(孟定)邊境經濟合作區、邊境縣生態經濟區逐步形成有區域特色的竹產業群。
資金投入上,積極爭取項目支持,整合植被恢復費、公益林補償金等,保障竹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并出臺優惠政策,對造林、育苗大戶、合作組織等給予資金支持,鼓勵大戶造林或竹農建立農民合作社等合作組織,使用統一的經營管理模式、統一的商標,使竹林規模化、產業化,使竹林的效益實現最大化。科技支撐上,對全市竹林實行分類經營,根據不同的經營類型,制定符合實際的合理種植密度、坑塘標準、種植管護措施、水肥定量管理技術,提升竹林的畝均效益。同時,廣泛開展科技培訓,豐富竹農的科技知識,以保證竹林得到科學的經營,發揮竹產業建設的最大效益。產業延伸上,以竹文化豐富旅游資源內涵,以竹工藝品提高旅游收入,開發“竹園游”、“竹家樂”等特色項目,著手建設臨滄特色竹產業園,提升竹加工產業和旅游業的綜合效益,并結合竹產業的培育,大力發展竹海、竹園、竹村游等旅游項目以及品筍餐等竹文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