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組建魚蝦蟹三“航母”推動水產業升級
素有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等美譽的湖北省,全省水產養殖面積985萬畝,水產品總量353萬噸,連續15年位居全國之首。但是這么一個水產大省卻從來沒有登上全國漁業產值的桂冠之座。
大而不強,多而不優,是湖北水產業亟待破解的難題。而著力推進水產業轉型升級,激發做強產業的新活力,靠唱響品牌、經營品牌求發展才是出路。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為解決“千湖之省”吃魚難的困惑,湖北省推進湖泊水庫大水面開發和稻田開挖魚池,使全省水產養殖面積大幅增加。近年間,隨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建設和國家耕地保護政策不斷推進,單純依靠在稻田挖魚池、增大養殖水面,擴大水產總量的老辦法已經行不通。
湖北水產業明確提出,“不與糧爭地,不與人爭水”,走“湖泊拆圍、水庫限養、江河禁捕、魚池升級、精深加工、品牌整合”之路,努力實現湖北水產由大到強的跨越。
目前,三峽水庫湖北水域拆除了所有的養殖網箱,洪湖、梁子湖等大型重點湖泊和水庫共拆除圍網33萬畝,網箱6000口。南水北調水源地丹江庫區的網箱拆減正在進行中,計劃由現存的2萬口調減至合理范圍。
水面縮小了,湖北省開始把增產增效的重點放在全省500萬畝精養魚池的改造升級上,以切實解決水產養殖結構不優、附加值低的問題,提高精養魚池單位產量和效益。
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缺乏具備深加工能力的企業,是湖北省漁業發展的一大短板。雖有潛江華山、鄂州振源和湖北天峽等實力較強的企業,開發了淡水魚膠原蛋白、小龍蝦甲殼鹽鹽鹽和鱘魚軟骨素等新產品,但尚未形成規模和批量優勢。除此之外,大部分加工企業生產工藝簡單、技術含量不高、市場占有率低。資料顯示,沿海一帶水產品加工噸值達2萬元以上,而湖北省水產品加工噸值在1萬元左右。
此外,湖北省除“德炎”小龍蝦獲“中國名牌農產品”外,尚無其他國家級的加工品牌。現有的品牌與遼寧“獐子島”、江蘇“陽澄湖”、浙江“千島湖”等品牌相比,差距也不少。
為此,近期湖北省水產業開始狠抓一魚一蝦一蟹的品牌創建工作,通過組建小龍蝦產業協會、河蟹產業協會和漁業協會,打造地方品牌,創建了“楚江紅”小龍蝦、“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洪湖漁家”生態魚三大全省水產共享品牌,組建湖北水產的“三艘航母”,三者并駕齊驅,以形成了新的競爭優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