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啟動我國最大圍墾工程 向大海要地再造一個溫州
土地缺口巨大
在年初的2012世界溫商大會上,陳德榮拿出的數字稱,目前有60多萬溫州人在世界131個國家和地區創業發展,有175萬人在全國各地創業,全國204個地級以上城市成立了溫州商會。但與此同時,“溫州本土的發展卻相對落后了”。2010年溫州人均GDP僅列全省第9位,經濟社會發展進程指數和水平指數分別列全省倒數第1位和第2位,已是相對欠發達地區。
在陳德榮看來,溫州發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而投入不足的關鍵在于“轉型發展階段,投資環境不好”。陳舉例道,很多企業在溫州本地只有二三十畝地,但在外面都發展到幾百上千畝,“稍微長大一點就被招商引資走了。”
“吸引溫商回流,需要搭建平臺、提供資源和政策的支撐。很多在外的溫商都有非常好的項目,特別是新興產業的項目,但由于需要集中、大塊的土地,以致在溫州很難落地。”長期從事民間資本研究的周德文表示。
“發改委曾做過測算,溫州每年約有5萬畝的土地缺口,而實施甌飛工程,則意味著將基本上緩解用地矛盾緊張的問題。”汪浩認為。“更何況,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用地需求不會無限制增長,轉而會以提高單位產量為目標。”沈林杰說。
“溫商回來,回到哪里?甌飛工程就是一個信號,提升大家的信心。”汪浩說。
“甌飛一期工程13.3萬畝土地布局,近期以養殖和農地為主,未來會根據需要,并出于占補平衡的考慮,逐步提高農地的比例。”沈林杰表示。
資金掣肘
“一期計劃投資280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3億元。”沈林杰介紹。
“融資難度大,是該項目遇到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溫州市水利局局長林孝悌曾在向市政協匯報該項目時坦言。
“后續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橋梁等配套工程預計還將投入近600億元。”沈林杰說。
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依靠溫州本級財政,顯然無法解決。據前瞻網了解,當地為此成立了溫州市甌飛開發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融資平臺。該公司并再與瑞安、龍灣、及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屬國資企業以4:3:2:1的比例,合資設立了注冊資本50億元的溫州市甌飛經濟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以作為甌飛一期工程的業主單位。
“基本的思路是以地養地,滾動開發。”沈林杰介紹,“先由溫州財政撥付數十億元資本金、并通過銀行貸款,解決龍灣二期圍墾項目的資金來源。隨后通過這塊土地產生的效益,向銀行抵押貸款,以作為甌飛一期工程建設資金的來源。”
龍灣二期項目是溫州當地正在進行的另一項圍墾工程,與甌飛一期工程相鄰,圍墾面積3.44萬畝。
顯然,溫州希望能夠在完成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搭建后,以地方財政資本金為杠桿,以土地儲備作為抵押物支撐、以銀行信貸作為主要資金源頭來完成這一規模宏大的項目。
回報何在?
“溫州轉型發展最大問題是投入不足,投入不足的限制性環節是空間問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土地空間問題是溫州必須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曾在一次調研活動中說。
“土地已經成為溫州最緊缺的資源。如果企業能夠滿足政府設定的一些指標,價格一般在80萬元/畝。”周德文說。
從溫州近期工業用地出讓成交公告了解到,部分企業拿地價格已遠超上海等地。
“對更多的中小企業而言,如果是民間轉讓,則可以達到100余萬/畝、甚至200萬元/畝,這讓溫州成為全國工業用地價格最高的城市,也成為企業難以承受之重。”周德文表示,“另一方面,高企的地價,最終將作為成本反映到產品的價格上。以致溫州同樣規模、生產同樣產品的制造業企業,所需成本相比外地企業要高15%左右,這也是造成溫州企業競爭能力較差、利潤直線下滑的重要原因。”
“當前溫州經濟的發展,已經遇到瓶頸。區域競爭能力越來越弱,而產業轉型升級則需要大量的空間,沒有這樣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平臺,溫州和其他城市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周德文認為。
這也正是溫州希望加速甌飛工程實施的原因。
陳德榮曾為甌飛工程算了三筆賬。其一是資金成本,至2016年,甌飛工程累計投資要達到600億元,如果按照6個點利息計算,一年利息就達36億元,平均一天利息近1000萬元、1分鐘就是近6600元、1秒鐘就是100多元。其二是土地指標,目前購買一畝地的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要20萬元,甌飛工程一期13萬畝再加上龍灣二期和丁山三期總共20萬畝,僅以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費來衡量,就值400億元。其三是產出效益,目前一畝建設用地一年平均稅收10萬元,平均安排10個人就業、年工資收入共有20多萬元,一畝建設用地開發建設后可產出效益六七十萬元。
在這些收益之外,“對甌飛工程的良好預期,更在于它既能為溫州未來發展帶來空間上的拓展,還能為溫商回鄉奠定基礎。”有接近溫州決策層的專家表示。
“希望能夠通過甌飛工程的實施,對溫州產業重新布局優化,并合理分配工程產生的大量建設用地,對產業進行排隊、整合,包括新興產業工業園、培育性孵化園、中小企業區等。”周德文說。
·新聞鏈接
甌飛工程的環保考量
龐大工程帶來的另一面,是對環境保護影響的隱憂。
“圍墾帶來的,是濕地面積的減少,也使鳥類和其他生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盤錦市黑嘴鷗保護協會會長劉德天認為。
黑嘴鷗是世界珍稀、瀕危鳥類,溫州則是澳大利亞至東亞鳥類遷徙路線上的重要停歇地,也是黑嘴鷗在全球最大的越冬地。
“但如今隨著灘涂被大規模開發、改造,其原有的調節氣候、緩解洪水、降解水中有害物質的生態功能將喪失殆盡。同時,黑嘴鷗等鳥類也將失去越冬的環境。”劉德天說。
“對淤漲型灘涂的開發,是國家鼓勵的政策。但在這一人為加速的過程中,確實可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溫州市發改委農經處處長汪浩表示。
“前期準備中,我們做了73項專題研究,用以支撐下一步的工作,包括對生態環境、周邊環境的影響,具體如對甌江、飛云江河口、對港口的影響,考慮是比較周全的。”溫州市甌飛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沈林杰介紹,“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在于石料的開采。我們在做好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有選擇地在島嶼上開辟料場,同時結合百姓下山脫貧工作,推進城市化建設。并且通過海上運輸,對環境的影響相對陸地也較小。此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海涂施工對水質的影響和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溫州市甌飛一期圍墾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也提及,施工期筑堤拋石產生的懸浮泥沙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造成部分海洋生物的損失。將通過采取適當的生態補償措施,有利于維持工程周邊區域生態系統的平衡性,最大程度減少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黃纓杰:預見2025:《2025年中國物流地產行業全景圖譜》
物流地產指的是投資商根據物流企業客戶需要,選擇合...[詳細]
- 李佩娟: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用戶畫像分析
- 劉海晶:【最全】2025年呼叫中心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韓艷婷:2025年全球壓縮空氣儲能產業市場分析
- 韓艷婷:2025年中國奶酪行業區域發展現狀 北方地區有明顯的資源稟賦優勢【組圖】
- 袁業:2025年中國食用油行業龍頭企業分析
- 黃纓杰:中國功率半導體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競爭梯隊、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
- 蔡志濠:一文讀懂北京市低空經濟特色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機會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運動服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 黃纓杰:2025年中國建筑節能行業技術現狀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