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投資50億搭建金融數字文化城 吸引浙商回歸
為大力推進地方投資建設,浙江去年推出“浙商回歸計劃”。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自2012年3月寧波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關于支持浙商創業創新促進寧波發展的實施意見》開始,寧波各級政府都將這份“頭號工程”列入工作計劃。
在寧波下轄的鎮海區,除出臺諸如《關于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實施細則》等政策外,還試圖通過搭建產業園平臺的方法吸引浙商回歸。
一個名為“中國金融數字文化城”的產業園區因此誕生。
文創遇上金融
幾個月里,舒立澤一直在寧波、北京等地之間飛來飛去。他是中國自控香港金融文化有限公司的總裁。正是他的公司投資建設了中國金融數字文化城。產業園通常是某一種產業的聚集區,中國金融數字文化城則試圖把“金融”和“文化創業”以及與文化有關的科技企業等產業形態嫁接在一起。
寧波商人舒立澤說:“產業園已動工,我還準備成立一只文化創意產業基金,投資將來入駐園區的文化創意產業。”
中國金融數字文化城坐落在寧波北部商貿商務中心區,占地680畝,目前計劃投資50億元。
一方面是為了趕上國家著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潮頭,另一方面,舒立澤表示:“也是看中鎮海號召浙商回歸的計劃。寧波是計劃單列市,本身就聚集了大量浙商資源,同時政府服務意識好,還臨近高等院校,便于吸引人才。”
寧波當地,一家成立不久的私募投資機構已經對這個園區有了初步意向。
這家投資機構正在與一家數字動畫技術公司和一家文化創意公司談判,目標是成立一家合資企業。根據初步規劃,合資公司將主要從事動漫等藝術形式的創作與研發,即由投資機構出錢,科技企業出技術,文化企業出創意,以期形成資源疊加效果,最終登陸資本市場。
寧波市鎮海區區委書記薛維海說,鎮海區政府計劃將這個園區打造成以科研基地、上市旗艦基地、文化產業基地、綜合商業體基地、總部基地五大基地為主體的項目,并開發包括產業孵化、網游動漫、傳媒影視及人才培育等眾多項目板塊。
招商還算順利
薛維海表示:“鎮海原本主要依靠工業發展,依托土地資源、電力資源及水力資源等。這已難滿足長期可持續的發展。而在城市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補充。我們很希望能在鎮海打造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不僅可以調整產業結構,還能創造就業崗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
前瞻網了解到,從1998年文化部文化產業司成立開始,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經過十余年的摸索,文化產業園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目前全國大約有不下1300個文化產業園。2010年,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園區總收入規模達到了2500億元,總利潤超過365億元。
“2012年1—8月已經引進100多家文創企業,未來三年,鎮海區政府希望通過各項舉措引進500家文創企業。”據薛維海介紹,目前園區已經引進了寧波本土高科技企業東藍數碼集團等15家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的軟件企業。
“做文化創意產業的人雖有獨特理念和創造性,卻不知如何找資金。同時現在很多民間資本則找不到好的出路。特別是在寧波,有大量的民間資本沒有好的項目對接。”舒立澤稱,他還將花大力氣引進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等機構入駐園區。“這樣可以讓他們更好地匹配。文化創意企業需要資金,金融機構則需要好的投資項目,同時完成一個好的創意項目還離不開科技企業的支撐。”
薛維海說:“文化創意產業本身就需要金融資本以及科技力量的支撐。我們把項目引進來,集聚在我們的平臺上。然后讓他們借助身邊的資本力量和科技支撐培育長大。這與誕生在硅谷旁邊的創業創新基地是一樣的。”
如何規避園區“空殼化”與“候鳥化”
南京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教授周凱認為,讓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等機構入駐可以吸引更多的文創企業,讓他們更有信心。“畢竟這樣的企業對資金十分渴求。而且園區也不會限制這些投資機構的投資范圍。他們不用擔心入園后只能投資園內企業。”
但在其他專業人士看來,這種“搭配”的效果不一定靠譜:有人想喝牛奶,是否一定需要買一頭奶牛放在身邊?
一位專業產業園區開發商高級管理者曹鵬(化名)說:“文創企業在不在投資機構旁邊辦公,與投資機構是否給予其投資沒有必然關系。在資本市場上,距離并不是關鍵問題。比如一家企業在銀行旁邊辦公,并不意味著銀行會優先給予其貸款。”
曹鵬認為,與投資對象在同一園區內辦公,對投資機構并不意味著就能規避風險:“投資者關注的是企業經營的狀況,而不是坐落在哪里。”
“全國有較好收益的產業園可能不到總體的10%。”周凱的調研顯示,全國各地很多城市在做各種主題產業園,但各地產業園普遍都有盲目建設、重復建設、經營模式單一、招商運營困難等問題。
此外,文化創意產業園還伴有政府涉入太深、房地產商借機開發地產等問題。這讓一些園區產生“空殼化”以及“候鳥化(企業為取得不同地區產業園的優惠政策,不斷轉移)”的現象。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CAPA&德勤&艾爾建美學聯合發布的《中國醫美行業...[詳細]
- 劉海晶:【最全】2025年呼叫中心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韓艷婷:2025年全球壓縮空氣儲能產業市場分析
- 韓艷婷:2025年中國奶酪行業區域發展現狀 北方地區有明顯的資源稟賦優勢【組圖】
- 袁業:2025年中國食用油行業龍頭企業分析
- 黃纓杰:中國功率半導體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競爭梯隊、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
- 蔡志濠:一文讀懂北京市低空經濟特色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機會
- 李明?。?/b>2025年中國運動服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 黃纓杰:2025年中國建筑節能行業技術現狀
- 廖子璇:【干貨】2025年鋁型材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