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借力大項目拉動經濟 服務業短板隱憂難消
服務業成亮點
天津上半年的經濟半年報中,服務業的增長成為一大亮點。今年上半年天津市第三產業增長12.6%,與第二產業增長速度持平。而在去年同期,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還落后第二產業3.4個百分點。
天津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強表示,過去第二產業,也就是工業,對經濟拉動最明顯,增長最快,但是今年上半年天津市的第三產業服務業,發展速度前所未有。
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發展不足一直是天津經濟發展的一項短板。《天津市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對這一不足有著清晰的描述:天津市服務業發展還存在規模小、比重低、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鏈接互動不緊密、文化產業發展嚴重滯后、民營經濟發展不快等諸多薄弱環節。
今年上半年,天津市第三產業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5.1%。而鄰近的北京,服務業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已超過了78%。
蔡玉勝認為,雖然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增速較快,但和天津的設想還是有差距。《天津市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天津服務業的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服務業比重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14%,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50%,結構進一步優化,生產型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的67%,載體進一步完善,重點建設160個重大項目和340個“短平快”項目,基本建成中心城區CBD、濱海新區CBD、中新生態城、航運城、會展城等10大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劉剛則認為,第三產業尤其是生產型服務業加速發展的趨勢,是天津經濟未來增長的支撐。而服務業的發展又依賴于當地經濟系統的支撐,比如當一個經濟體的產業結構走向高端化,必然出現生產型服務業的跟進。這個生產型服務業表現在三塊,一是科技研發,二是金融服務,三是供應鏈管理。其次是中小企業的成長需要有活躍的生產型服務業,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在劉剛看來,目前天津的經濟結構已經具備了服務業快速發展的基礎。像天津的八大支柱產業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輕紡、國防科技,正在實現規模發展與高端發展并舉的目標;而天津正在實施的“小巨人”計劃,也正在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今年上半年,天津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7863家,累計達到4.25萬家,其中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2132家。
天津的區位優勢也為它實現服務業發展的后發優勢提供了條件。比鄰北京這一服務業發達的城市,但土地、人力等成本遠低于北京,還能覆蓋華北地區這是天津巨大的區位優勢。一些新興服務業企業已開始在天津設立了分支機構。
廣州的挑戰
成績之外,上半年的經濟半年報中也有不利消息:外貿進出口總額609.95億美元,增長9.0%。其中,進口371.36億美元,增長14.4%;出口238.59億美元,增長1.5%。
蔡玉勝認為,同全國宏觀情況一致,天津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增長有點低,在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外貿的支撐非常弱。“如果說投資不能再保持高狀態,那消費需求就要有所啟動,對天津來說,啟動內需也是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蔡玉勝說。
自今年初以來,關于天津濱海新區等一些重點項目停工的報道不時出現,一些項目投資商被認為是因沒錢而停工。一些悲觀預期甚至認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濱海新區會因商務寫字樓過剩而成為“鬼城”。
另一個“利空”天津的消息是,廣州GDP增速在今年第一季度跑贏天津,達12.9%,這一數據在去年同期僅為7.3%,這是自2007年天津經濟增速進入快車道以來,廣州在GDP增速上第一次超越天津。截至發稿時為止,廣州尚未公布上半年GDP增速。在當下中國城市經濟的排名中,天津位居第四,GDP總量比排在第三位的廣州僅差321.11億元。若以此前的增速,天津超越廣州近在咫尺。
能否奪回“第三城”的名號,對天津來說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20年前,正是憑借對天津的超越,廣州一舉奠定了其在中國經濟版圖中江湖老三的地位,天津則逐漸越滑越遠。
對天津而言,即便在環渤海經濟區內,保持高速增長也是一項“硬任務”。蔡玉勝分析說,2012年天津GDP近1.3萬億元,北京近1.8萬億元,河北近2.7萬億元,“作為北方經濟中心,目前的體量怎么帶動周邊發展?”沒有持續的高速增長,就不可能實現國家賦予天津“北方經濟中心”的城市定位。
張高麗主政天津時,曾提出“又好又快”的發展思路,天津的經濟一定要好,但也一定要快。要想成為經濟中心,沒有一枝獨秀的速度,不可能脫穎而出。
蔡玉勝認為,天津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總的思路不會有大的變化,但也會有所創新。在著力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方面,天津還是下了一些功夫的。今年上半年,天津先后與北京、河北簽署《北京市天津市關于加強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協議》、《深化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從交通、物流、科技、環境、旅游等方面促進三地合作,實現各要素市場的全面流動。
劉剛認為,六年前,張高麗書記主政天津時,天津尚處于一個增長極逐漸確立的階段,靠著大規模投資推動了天津經濟的飛速發展。當前,天津已站在一個很高的起點上,經濟發展也從原來的規模驅動過渡到創新驅動,這需要整體環境更加開放,更加市場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2024年,中國演唱會觀眾畫像顯示女性及中青年群體是...[詳細]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黃纓杰:預見2025:《2025年中國物流地產行業全景圖譜》
- 李佩娟: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用戶畫像分析
- 劉海晶:【最全】2025年呼叫中心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韓艷婷:2025年全球壓縮空氣儲能產業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