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吹起產業轉移“集結號” 周邊城市勢頭正熱
湖北正興起新一輪的建設熱潮,以武漢為中心,輻射周邊多個城市,將形成一個繁榮發達的大經濟圈。
位于江漢平原腹地的小城漢川,給自己的新目標是成為全國性紡織名城。
前瞻網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武漢這類區域中心城市生產成本的不斷上升,產業向四線城市轉移的浪潮正暗流涌動,漢川正是這種產業梯度轉移的一個縮影。
事實上,在湖北,武漢城市圈內的洪湖、紅安和蘄春等四線城市,和漢川一樣,都在對武漢轉移出去的產業翹首以待。
但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也在被提出:它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從漢正街到漢川
“武漢產業轉移‘大集結’,10萬產業人口大轉移”,6月7日,一塊招商廣告牌,在陽光下格外醒目。
漢正服裝工業城營銷中心的一位銷售人員介紹,今年初,由于武漢長豐村紡織企業整體搬遷,工業城的廠房和商鋪緊張,“一幢兩年前售價400多萬元的標準廠房(面積4500平方米),目前已漲至近千萬元”。
“一期用地2300畝,2009年增加到4960畝,已經基本上用完了。我們計劃再要3000畝”,6月13日,工業園開發商湖北川東投資控股集團辦公室劉主任介紹。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整個2011年,該市已承接規模以上的紡織服裝企業共有388家,“吸引社會勞動力4萬多人,初步形成了從化纖原料、服裝生產到包裝、紡機配件、物流等上下游配套完整的產業鏈”。
“做生意,不能僅看眼前利潤,應該看到國家產業轉移的大形勢。”武漢大運鵬森制衣公司總經理張國春說。
張是最早一批闖漢正街做服裝的生意人,也是最早從漢正街撤離至漢川的商人?,F在他在漢川服裝工業城中,擁有4000多平米廠房,開創4個服飾品牌,雇傭百余名工人。而就6年前,他的制衣廠只是漢正街里的一個小作坊。
熊國漢,當年漢正街管委會副主任,他回憶稱,1995年到漢正街工作,接連發生的事故,讓其心驚膽戰,從2004年開始,“我們就開始尋找小作坊轉移地”。
2005年,漢正街發生大火,6000多個小作坊被要求陸續搬離,主要目的地就是漢川市郊的漢正服裝工業城。
其實,不只是漢川,像蘄春、洪湖等武漢周邊的諸多四線城市,一座座承接產業轉移的工業園區正拔地而起。
前瞻網獲悉,2009年,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與蘄春縣簽訂協議書,共建“蘄春現代中藥科技園”;2011年,申通現代物流產業園項目落戶孝感,用地面積約2000余畝;今年,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洪湖市政府在漢簽訂合作協議:在洪湖市新灘鎮共建“新灘工業園”,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制造業。
“雙遷模式”
“這種區域內二次產業轉移現象,在上個世紀80年代,珠三角地區最先出現。比如順德、東莞虎門等,現在已經形成自己一批電器、服裝的名牌產品。”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最近幾年,在中西部地區的大城市周邊,已經在形成一道特別的產業帶,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園。
“如果說武漢的出發點主要是想讓外埠總部遷入,那么周邊城市則開始在承接武漢產業的轉出”,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認為,在整個產業轉移過程中,中西部中心城市已經開始進入“雙遷模式”,“通過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形成合理的價值鏈分工”。
不過在熊國漢看來,漢川等四線城市在承接大城市產業轉移過程已有點顯得力不從心,“短時間內,數萬人突然涌入,這帶來交通、教育、飲水、供電、環保等方面的壓力,特別是安全和污染問題”。
“不能再沿襲‘整治-遷移-再整治-再遷移’路徑”。葉青不無擔憂地表示,目前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速度迅猛,如何做好承接,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也很重要。
秦尊文表示,武漢要與周邊城市垂直分工,避免和減少水平競爭而帶來的過度競爭,通過延長產業鏈促進產業發展,有效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實現地方經濟的全面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黃纓杰:預見2025:《2025年中國物流地產行業全景圖譜》
物流地產指的是投資商根據物流企業客戶需要,選擇合...[詳細]
- 李佩娟: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用戶畫像分析
- 劉海晶:【最全】2025年呼叫中心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韓艷婷:2025年全球壓縮空氣儲能產業市場分析
- 韓艷婷:2025年中國奶酪行業區域發展現狀 北方地區有明顯的資源稟賦優勢【組圖】
- 袁業:2025年中國食用油行業龍頭企業分析
- 黃纓杰:中國功率半導體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競爭梯隊、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
- 蔡志濠:一文讀懂北京市低空經濟特色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機會
- 李明?。?/b>2025年中國運動服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 黃纓杰:2025年中國建筑節能行業技術現狀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