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二五”農業科技發展規劃
“十二五”是安徽科學發展、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的關鍵期,也是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農業大省向強省跨越的戰略機遇期。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安徽省“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特制定本規劃。
一、形勢與需求
(一)農業科技發展現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科技工作,“十一五”期間,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為農業科技發展提供了積極引導和有效保障,農業科技工作成效顯著。
1、農業科技支撐引領能力持續增強。全省農業科技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為目標,加強科技創新、技術集成和成果轉化,組織和實施國家各類科技計劃課題100多項,實施了良種優質化、農產品精深加工重大科技專項及一批科技攻關計劃項目,新設立了省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攻克了甘藍型油菜三系選育及制種方法、茶葉清潔化生產線等一批技術難題,培育主要動植物新品種(配套系)286個,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為我省糧食總產連續5年創歷史新高做出重要貢獻,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2%,科技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2、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快速發展。依托高校、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新建涉農省部級重點實驗室9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9個;建設了一批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功能實驗室、試驗站,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穩步推進。引進培養了一批較高水平農業科技人才,組建了首個農業院士工作站,啟動建設21個省“115”產業創新團隊和16個省級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人才隊伍建設步伐顯著加快。開展了農村信息化、科技路路通工程建設等工作,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新建農業科技園298個,宿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通過驗收,蕪湖農業科技園區進入了國家行列,農業科技示范體系初步形成。建立了省級農業科技專家大院95個,選派科技特派員2284名,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3、農業產學研結合日趨緊密。全省市、縣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推進產學研合作的激勵政策和措施;安徽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重點科研單位,與全省40多個市、縣政府簽訂了產學研合作戰略協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聯合日趨緊密,共建了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中心;兩系水稻、茶產業、休閑食品3個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進入省級試點聯盟,多種產學研結合新模式廣泛推廣。
4、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圍繞皖江示范區、合蕪蚌試驗區、皖北地區等區域發展戰略,縣市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全省有9個市、40個縣(市、區)被科技部授予全國縣(市)科技進步先進縣(市)稱號;34個縣成為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共獲國家、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20多項,發明專利300多項。涉農民營科技企業異軍突起,55家涉農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農業高新技術產品大幅增長。
但是,我省農業科技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問題,農業科技創新水平與農業大省的地位還不相稱。主要表現在:農業科技領軍人才缺乏,高水平農業科技人才不足;科技投入嚴重不足,沒有形成穩定的科技投入機制;支持農業產業轉型和應對未來農業發展的技術儲備不足,農業應用基礎研究薄弱;企業創新主體能力較弱,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較少,產學研脫節現象還一定程度存在;縣域科技能力薄弱,承接科技成果轉化載體不強。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b>【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