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已死?擁抱新媒體或是出路
-
關注46132贊(39)
紙媒不再定位于傳統媒體是這篇動員令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組。李佩鈺甚至提出要大砍出版流程服務的崗位,而增加市場開拓方面的崗位。決心之堅,魄力之大令新聞同行側目,也給仍堅守傳統媒體運營方式的從業人員敲響了警鐘。
然后是元旦,上海的《新聞晚報》出完最后一期,宣布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該報也成為上海報業集團整合以來休刊的第一張報紙。據聞,幾個月以來圍繞這份報紙的存亡,上海報業高層和基層辦報員工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新聞晚報》是去是留也成為外界評估上海報業重組改革決心大小的風向標。
創刊多年的《新聞晚報》在定位上一直沒能與《新民晚報》等同類報紙明顯區分。業內人士認為,其采編質量平平,經營收入也落后集團的其他刊物。因此早在上海兩大報業合并初期,就有風聲傳出說,最先關停的就將是《新聞晚報》。
然而即便是這樣早有準備的“死亡”也讓同行唏噓,有關紙媒行業遭遇寒流的說法再次響起。昨日上海的另一家有官媒背景的財經報紙《國際金融報》突然宣布日報改周報,更加重了這種悲觀情緒。
但也不乏對傳統媒體持樂觀態度的人士。有細心的人指出,就在《新聞晚報》決定休刊的同時,同屬上海報業集團的《東方早報》則刊登廣告,為其新媒體項目大張旗鼓地招人。由此看來,紙媒等傳統媒體的發展的確遇到了瓶頸,但并不會衰亡,而是將借助新媒體煥發第二春。
本身唱衰紙媒的人也是認為,正是由于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搶食了傳統媒體的飯碗。那么紙媒何不利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重整資源,重新出發呢?
實際上上述提及的幾家媒體已經意識看到了新媒體的潛力。《中國經營報》提到了發展新媒體,《國際金融報》也提出順應時代潮流和讀者閱讀習慣的需求,加強新媒體建設。
也許,這些變革并非預示著紙媒的沒落,而恰恰相反是傳統媒體的新生。
本文作者:白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2024年,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4862萬千瓦,同比...[詳細]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