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擠壓國產奶生存空間 現狀短期內極難改變
絕不給寶寶喝國產奶。這是許多中國父母做出的決定。
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一邊對國產奶粉說“不”,一邊花費更多的金錢、時間和精力,為寶寶選擇洋品牌奶粉。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目前洋品牌奶粉在中國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了65%,高端市場的占有率更高達90%。
在中國父母的“寵愛”下,洋品牌奶粉的漲價頻率不斷提高,短短幾年間就從均價200元,一躍邁上300元大關,個別超高端產品已突破400元。但在大洋彼岸,其零售均價至今不過20歐元(折合人民幣165元)。中國內地售價竟是全球最高。同時,部分洋品牌卻對頻頻傳出的質量問題或遮掩或否認,核輻射超標的明治奶粉甚至不愿召回代購產品。
在中國市場上,被寵壞的洋品牌奶粉究竟底氣何在?
境內外差價數倍代購背奶粉成景
近日,惠氏公司宣布其旗下的高端產品 “啟賦”系列提價,漲價幅度約8%,其一段奶粉零售價高達408元/罐,成為又一個邁入400元大關的洋品牌奶粉。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目前洋品牌奶粉的普遍售價在250元—350元,同時合生元、雅培、惠氏等還相繼推出 “奔四”的超高端奶粉。
洋品牌奶粉高高在上的價格是否合理?分析指出,洋品牌奶粉賺取暴利是業內公認的事實。無論是和其原產地,還是周邊國家、地區相比,國內在售的洋品牌奶粉堪稱全球最貴。
日前,有消費者發現,澳洲woolworths超市官方網站上不少相同品牌的奶粉,上海超市的售價是澳洲超市售價的三倍。
明治奶粉一段的價格,在日本每罐為1980日元,折合人民幣為160.65元,二段的售價在1500日元—1700日元,折合人民幣從120多元到140元不等。有消費者前幾天在上海久光超市內看到,明治一段和二段的奶粉價格分別為238元和226元。
境內外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價格差,使得內地游客背奶粉成為 “一景”。大批消費者除了趕赴港、澳瘋狂采購,直至出現奶粉荒,以至于商家不得不發出限購令,就連日本、澳洲、新西蘭等地,年輕的父母們也會十幾、二十罐地采購奶粉。一名珠海代購賣家表示,為了保證供應,他們一看到超市有補貨就出手買入,否則根本進不到貨。
原料成本每罐差2.7元,零售價卻差上百元
如此巨大的價格差距,是否因為洋品牌奶粉在內地市場的經營費用更高?但業內人士指出,無論是原裝進口,還是在內地加工生產的洋奶粉,由于全球化采購,其生產性成本都和國產奶粉相差不大。即使是遠渡重洋而來,需加上運費、稅率等方面的開支,洋奶粉的毛利率也在80%到100%。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洋品牌奶粉分為原裝進口和大包分裝兩種。中國乳業資深專家王丁棉分析稱,不論是在哪里生產、包裝的洋奶粉,其成本基本一致。“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原料是基本粉、乳清粉和乳糖,然后再加入微量元素,如今這些原料都來自全球采購,自有其國際行情,不可能出現很大價格差。也就是說,在內地銷售的原裝進口洋奶粉,多出的成本只有運費和進出口關稅。加工地在內地的洋奶粉更是和國產奶粉基本在同一成本起跑線上。”入世10年以來,我國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關稅稅率逐漸降低,目前普遍稅率在17%到22%,屬于國際較低水平,大包裝原料奶粉的進出口關稅則更低。
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目前從澳洲、新西蘭等地以集裝箱形式海運奶粉的價格并不會給洋品牌奶粉增加太多成本。
“國外的奶粉大多先運往我國香港、深圳再發往各地。以澳洲悉尼港口發貨為例,一個容積為30立方米的小柜運費為500到600美元,容積為64立方米的大柜不會超過1200美元。”某貨運公司的業務人員寧先生說,新西蘭靠近澳洲,其運費也大體相同。如果是從美國港口運來,運費則在1000-2000美元。以一個大型集裝箱的奶粉從澳洲港口運往我國內地為例,按照一箱奶粉長、寬、高分別為65厘米、 45厘米和35厘米來計算,其體積為0.1立方米,一個大集裝箱建議運輸55到60立方米的貨物,即為 600箱、 3600罐奶粉,平攤到每罐奶粉,國際海運的運費僅為 2.1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原裝奶粉在入關前均價為160元左右,加上關稅和運費,價格應該在200元,但目前終端市場上洋品牌奶粉的平均售價已高達250元到350元,甚至出現400元以上的超高價奶粉,盈利空間巨大。
“洋品牌奶粉登陸中國市場后只有兩個經營原則,一個是高價,一個高利潤。”王丁棉一針見血地指出,內地洋奶粉的價格差之所以這么明顯,是因為其在中國市場定位高端,一開始就以高價來確定市場定位,并不斷謀求高利潤。此外,相比洋品牌奶粉高達80%到100%的毛利率,國產品牌奶粉的毛利僅為40%上下,其純利更是難以相提并論。但在生產成本上,國產品牌奶粉并不明顯低于洋品牌奶粉。目前進口原料奶粉的價格是2.9萬元/噸,國產原料奶粉則是2.6萬元/噸。分攤到一罐900克的奶粉上,使用進口原料奶粉每罐成本26.1元,國產原料則是23.4元,相差不過2.7元。但在零售市場上,其終端價格的差距卻可以從幾十元到上百元。
密集電話溫馨銷售,贈送試吃搶占“第一口”
“寶寶還沒落地,就有人來推銷了,奶粉試用裝、奶嘴幾乎天天有人來派送,還有寄到家里的。 ”國企白領于小姐稱,“生孩子以后,連護士都幫忙推銷。 ”據一些新生兒父母透露,洋品牌奶粉的營銷觸角已經伸到醫療系統,而在那里國產品牌明顯處于劣勢。
“我產后第一次購買的奶粉就是三罐美贊臣奶粉,是通過護士購買的。 ”于小姐說,當時剛剛生完孩子,對于嬰幼兒奶粉不是很了解,聽護士說質量好,買二送一,就買了三罐。隨后,于小姐為寶寶購買過多款奶粉,但從美贊臣到明治、從雅培到新西蘭Karicare,無一例外都是洋品牌。即便每個月奶粉花銷得上千元,但于小姐表示:“國產品牌奶粉的品質難以讓人信任,三聚氰胺你敢讓寶寶喝嗎?進口奶粉再貴,花在寶寶身上也是值得的。 ”
家住閔行的張先生的寶寶今年15個月大了,據他回憶,自女兒誕生之日起,洋奶粉品牌的短信、電話“轟炸”就一刻未歇。他透露,某洋品牌客服幾乎每個月都會打好幾次電話,詢問寶寶的近況。 “有一次我告訴客服,寶寶最近便便有點干,她就回答我說,讓小孩多喝水、多吃蔬菜有助于排泄,順便推薦了一款新產品奶粉,說是有助于消化。 ”張先生表示,這樣的“溫馨營銷”有點打動他。
“于是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買了一罐這種產品,寶寶吃下來感覺不錯,又持續購買他們產品將近五個多月。 ”張先生表示,選擇洋品牌的理由除品質外,特色的營銷服務也是重要的理由。 “客服人員除潛移默化地推薦產品外,還會傳授不少育兒竅門。如給孩子洗澡的時候,怎么才能不讓水進到耳朵里,寶寶眼屎多了要怎么辦,非常實用。 ”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65歲以上人口...[詳細]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