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活熊取膽”:保護動物還怎么發展中藥產業?
“活熊取膽”爭議對中藥產業形成了巨大壓力
有關歸真堂“活熊取膽”的爭議讓在繼續發酵。
這家公司去年就因為遭到動物保護組織反對而推遲了上市計劃,但其并沒有放棄,今年再次提交IPO申請,希望募集更多的資金,用于“年產4000公斤熊膽粉”和“年存欄黑熊1200頭”。 一時間引起更大規模的爭論。
72位社會名流上書證監會阻止歸真堂IPO,而中國中藥協會舉辦新聞發布會力挺其上市,稱黑熊在“活熊取膽”過程中并不痛苦,亞洲動物基金則在2月2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予以反駁。
事情的背后牽扯到被列為名貴中藥材的中藥原料——熊膽汁,輿論聲浪之下,這種在123種中藥中廣泛使用的重要藥材,面臨著從中藥中被清除出去的風險。而其背后,則隱藏著傳統中藥和愛護藥用動物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
天然熊膽可否替代?
動物保護組織的一個重要觀點是,所謂動物中藥成分,完全可以通過科技手段,用合成的方法代替,從而減少對動物的殺戮。而合成,近幾十年來也越來越成為名貴中藥倚重的手段。
據沈陽藥科大學原副校長姜琦介紹,其實早在1983年我國即已經開始研究人工合成熊膽。
1992年,項目完成并報送了二期臨床試驗資料,但是此后審批等環節進展緩慢,直至2005年,時隔22年之后,課題組才收到了第二次補充臨床資料的通知。而最終審批結果卻沒有回音。而上個世紀80年代初同時開始研制的牛黃、虎骨、麝香等貴重中藥材,替代制品也都已經上市,唯獨熊膽遠遠被落在了后面。“臨床始終不能通過有很多種原因,其中也包括來自養熊企業的阻力。”一位參加該項目的專家說。
但是對用合成化學物質替代天然中藥的觀點,也有很多中藥專家表示不認同。“人工制劑代替不了天然的,它畢竟是單一的化學成分,”北京東方醫院高干科主任、中醫臨床專家郝瑞福解釋,“不論動物類藥物,還是植物藥物,都是配方里各個成分共同起作用的,究竟是什么,到目前為止,很少能說清楚, 這點跟國際上是沒法接軌的。”
中國中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中醫藥專家周超凡拿熊膽舉了個例,熊膽中含有的重要成分熊去氧膽酸是國家基本藥物,醫療保險目錄中都有,但熊去氧膽酸能不能代替熊膽呢?周超凡表示,代替不了,因為熊膽是五類成分,其中一類是膽酸類,熊去氧膽酸只是膽酸類里面的一個主要的成分,不能以個別成分代替全部成分。
“熊去氧膽酸能治療帶狀皰疹嗎?能治療痔瘡嗎?治不了,”周超凡解釋,“熊去氧膽酸主要溶解膽固醇結石,其他的作用比較次要。”因此,周超凡認為不能因為可以合成熊去氧膽酸就否定人工養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現在有123種中成藥都要用到熊膽汁,這123種藥都不能僅僅使用熊去氧膽酸。
動物保護對中藥的威脅
“中醫和國外的醫學觀念存在著文化差異,” 長春中醫藥大學副教授、中國天然藥物資源專業學會專家李宜平評論,“不僅如此,我認為還有別的東西。”
李宜平認為,醫藥產業是一個大產業,中藥和化學藥各占一定的份額,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競爭。他認為,如果說要用人工合成產品代替天然動物藥,就等于是用化學藥代替了中藥。“競爭激烈,競爭的結果不是你進就是我進,競爭采取的手段多種多樣。對中醫藥不解也好、攻擊也好,國外很多地方在對待中藥上,常常不自覺地會流露出抵制的情緒,動物保護組織的行動會不會有這方面的背景呢?”李宜平表達了他的疑問。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