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萬噸塌陷3畝 誰為山東煤礦塌陷地療傷?
山東省采煤塌陷地面積目前累計達到70.1萬畝
素有“黑金”之稱的煤炭成就了多少一夜暴富的神話,而“黑金”的身后是一個個的坑坑洼洼的“黑洞”,“神話”的身后則是當地政府和農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煤礦塌陷地的修復治理難題。當前山東省70萬畝因采煤而“受傷”的土地如何“療傷”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
每采萬噸煤 塌陷3畝地
據前瞻網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省共生產煤炭28.2億噸,與之相伴,全省采煤塌陷地面積累計達到70.1萬畝,相當于8個長島縣的陸地面積。這其中,絕產地27.3萬畝,塌陷3米以上的16萬畝。濟寧、棗莊、泰安三市塌陷最嚴重,累計塌陷面積61萬畝,占全省采煤塌陷地面積的87%。
更令人憂心的是,塌陷的形勢還在繼續惡化。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預測,全省每年將新增采煤塌陷地約5萬畝,未來10年間將形成新的塌陷地約50萬畝以上。其中,絕產地約占全部塌陷地的30%。“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菏澤境內的巨野煤田,是山東省新開發的大型煤田,總面積約960平方公里,多為厚煤層,平均服務年限60多年。如果不及早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理措施,菏澤也將步棗莊、濟寧后塵,成為采煤塌陷地的重災區。”省國土資源廳副巡視員寧廷河說,全省煤炭開采萬噸塌陷率平均約為3畝/萬噸,這意味著,每開采一萬噸煤,就有3畝土地塌陷。
據不完全統計,濟寧市有42個村人均只有1分地。全市每年直接經濟損失超過億元。
省人大城環委一位人士講述了他幾年前的一次經歷。濟寧一個村的村民,早上出門去趕集,然后下雨了,塌陷造成大量積水,中午回不了家了。以至于有人開玩笑說,再不治理煤炭塌陷區,以后從濟寧到濟南不用走高速,直接劃船去。
“煤礦一下馬,企業都跑了”
在棗莊東湖公園項目上,政府用少量資金引來了大量的社會資金,是塌陷地治理的一個成功范本,但要異地復制卻很難。
位于棗莊的東湖公園,有著整潔的廣場,湖面碧波蕩漾,綠草如茵,青木蔥蔥。棗莊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段秀銘介紹說,棗莊東湖公園項目總投資4億元,大部分資金來自社會資金。棗莊市政府初期拿出3000萬作為啟動資金,對東湖進行基本整治,后來通過土地出讓來籌集資金。“但將塌陷地整治成為公園不太具有復制性。東湖公園的成功得益于其自身的區位因素。附近有一座水庫,便于向公園內引入活水。而且,這里早年便是塌陷區,經過長時間的穩沉,可以在周邊進行房地產開發。”
在滕州市官橋鎮一處煤礦塌陷地,部分塌陷區已經種上麥子了,但仍可明顯看到西邊的麥田(微博)整體比東邊的麥田要高出差不多一米。后萊村村主任石思杰說,這里從1958年開始采煤,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資源枯竭,兩次搬遷村莊。“煤礦一下馬,企業都跑了,我們找都沒地方找。”
“雖然對塌陷地治理國家原則規定,‘誰破壞、誰治理,誰治理、誰受益’,但具體執行中缺乏有關明確的政策措施,煤炭企業缺乏治理的積極性,對于不治理的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手段。”寧廷河指出。石思杰說,當地煤炭塌陷地的治理主要困難是土源不足。“土地塌陷的治理是把原本的塌陷地弄成方,主要就是采用整平、復墾的方式,挖深墊低,這一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沙土。”
塌陷地變身 談不上賺錢
塌陷地治理對企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蔣莊煤礦塌陷區,復墾后的塌陷區已經變成了生態田園。蔣莊煤礦黨委書記張士海介紹說,塌陷地面積大概是1020畝,復墾后生產的蔬菜瓜果全部分配給員工。
“園區建設基本都是企業出資。除了園區建設,企業每年還要支付給周邊村民一定的經濟補償,每畝地每年大概是1600元。”
園區建成以來產生了多少經濟效益呢?張士海和旁邊的人都笑了。“建成這個園區基本都是社會效益。就拿眼前這個湖來說吧,免費對外開放,根本談不上旅游收入,湖里養出來的魚還不夠鳥吃的,園區基本不掙錢。”
沒有經濟效益,企業治理的積極性顯然不會太大。段秀銘說,為了防患于未然,棗莊近期出臺政策,明確要求加大小礦山關閉力度,并把保證金收取作為礦山年檢“一票否決制”的內容。“對不按時足額繳納保證金的礦山企業,礦權不予延續、變更、轉讓、抵押等。”
□觀點 塌陷地治理 應吸納社會資金
省國土資源廳副巡視員寧廷河說,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和相關配套政策中,都沒有明確規定治理主體,只是原則性地提及了復墾義務人。事實上,依照“誰破壞、誰治理”的要求承擔治理任務的煤炭企業,難以獨立完成塌陷地治理任務。建議今后的治理由政府牽頭,逐步建立和形成“政府組織、企業交費、國土管理、基層實施”的治理工作格局。
“另外,編制中長期采煤塌陷地治理規劃勢在必行。要想辦法把采煤塌陷地作為一種可利用的資源,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鼓勵社會單位和個人投資治理,依法確認土地使用權和收益分配。”
寧廷河建議盡快修訂《山東省土地復墾管理辦法》,配套出臺實施意見,并研究制訂治理采煤塌陷地的專項法規《山東省采煤塌陷地治理條例》,同時更要落實煤炭企業的治理責任。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2024年,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4862萬千瓦,同比...[詳細]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