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藥機械產業尋求突破 年產值超500億
廣東醫藥機械產業正面臨尷尬處境:沒有市場,創新無動力;沒有創新,市場難拓展。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廣東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600多家,中低端產品居多,企業規模偏小,年產值過10億元企業僅有一家。
如何讓創新與市場實現良性互動?在實施“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中,廣東省科技、衛生部門發揮“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金融支持”作用,以培育市場為支點,以金融保障為杠桿,撬動國產醫療器械創新,探索 “強基層、保基本、創機制、群發展”的新路。
面向基層
培育市場
產品創新動力,源自市場需求。
廣東眼睛向下,挖掘潛力,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培育國產醫療器械設備市場。這是情勢所迫,也是明智之舉。
一方面,國產醫療設備若“一味強攻”,與洋品牌爭鋒,效果不一定好。
另一方面,數量多、分布廣、實力弱的基層醫院醫療設備陳舊,配置率偏低,信息化程度弱,是醫療器械創新產品潛在的大客戶。
2011年底,廣東省選取廣州市荔灣區、深圳市寶安區、梅州市蕉嶺縣等10個試點縣區,按照“配置標準、適當超前”的原則,啟動“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
該工程的重點包括:應用一批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設備配置級別;應用遠程服務技術和體系,完善基層醫療機構服務體系;應用網絡技術、建立臨床應用培訓中心等,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技術水平。
荔灣區逢源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位于廣州市老城區中心地帶。中心一二樓為診療區,三樓為預防保健區,有22個功能科,配有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球計數儀、全自動健康檢測設備等。
服務中心主任李美婷介紹:“被列為示范工程試點之后,中心設備配置升級,人員培訓到位,服務能力、質量、水平都有提高。去年,前來健康檢測人數增加120%。今年一季度,增加80%。”
由于國產創新醫療器械、遠程醫療、疾病篩查和醫療服務等“前移”,推動了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創新。廣東基層醫療機構遠程服務系統不斷完善,設備配置成本降低50%。全省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裝備齊全國產醫療器械,預計可節省投入20多億元;全省所有縣級醫院主要設備采用國產器械,可節省投入150余億元。
“政府部門可以幫助培育市場,推動企業創新,但決不能越位,不能大包大攬、強令攤派。”廣東省科技廳社會發展與基礎研究處處長陳為民說:“市場成熟之后,政府部門就該功成身退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