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將成產能過剩重災區 去產業化最難
不過,在劉志彪看來,企業資產不能調整下的過剩產能的累積效應,是導致當下產能過剩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在目前的體制下,企業不能正常破產倒閉,不能正常被收購兼并”,劉認為,這與體制改革不充分有著直接關聯,“比如前幾年金融危機時,政府為穩定要求企業不能裁員。”
當下中國產能過剩的現實,很大程度上正是上述四種因素疊加和累積導致的。
全國人大代表、淮安特鋼廠黨委書記何達平分析,中國鋼鐵產能早就過剩,但近些年的調整中執行中出了偏差,使得鋼廠規模越來越大,導致新一輪產能嚴重過剩,“試問有哪個地方領導愿意看到自己轄區內的產能被壓縮?”
其指出,“當下鋼鐵行業外部形勢嚴峻,內需不足,東西多了沒好價,最后利潤大幅度下降,目前全行業已形成了整體性虧損”。原因有兩個,其中之一就是“產能過剩”。
有學者就此指出,如果要完成去產能化,則可能意味著要出現GDP下降的趨勢。
化解之道:改革體制
據悉,江蘇解決產能過剩早有成功經驗,這就是在紡織產業領域的成功轉型。
江蘇省經信委一位副主任表示,雖然紡織產業屬于人所必需的硬性消費品,但從這些年的調整看,積累了諸多經驗。而其中的一條,就是鼓勵企業“走出去”。
“將昆山模式反利用,充分利用了除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國家,比如在柬埔寨、埃塞俄比亞等國家,就建立了工業園,轉移了諸多過剩的產能”,江蘇省商務廳境外投資處原處長孫津表示。
事實上,紡織企業“走出去”相對容易,這是因為江蘇省內紡織企業和龍頭企業多為民營,其戰略結構調整 較為快捷。
但“走出去”仍面臨一個現實的限制,那就是地方政府或不會明確支持,因為“當下的GDP考核是在境內,境外的投入產出不算”,劉志彪表示。此外,國際市場仍排斥中國以出口導向型為主的產業。
而最重要是,政府要能容忍經營不好的企業正常破產,并鼓勵兼并重組,這樣過剩產能才不會累積。
劉認為,以江蘇現實而言,GDP考核已經逼近極限,而由于部分地區開發強度太大,吸引外資已沒有明顯的誘惑,“到了擇機開始考核GNP的節點了。 ”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建筑節能政策上,從“十二五”的標準奠基、“十三五...[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