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逆勢調高GDP增長目標 粵蘇競爭需保證增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16日在參加廣州代表團討論時說,2013年全省增速為8.5%,GDP和對外貿易保持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態勢。今年的目標定在8.5%,分析一下,因為整個經濟是持續向好的,“把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定在去年的實際增長速度上,既是比較積極的也是比較穩妥的。”
逆勢上調背后的底氣
廣東逆勢調高GDP目標增速被認為是基于2013年實際情況。
2013年初,廣東GDP增長目標定在了8%,但最終實現了8.5%的增長。“2013年廣東發展比較穩定,目前國際出口形勢有所好轉,所以廣東適當調高也是有底氣的。”廣東省一位官員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說。
胡春華在昨日廣州代表團討論會上指出,現在看來,廣東的投資是好的,消費基本上是穩定的,外貿稍微有一點波動,但是從方方面面反映出來的國際經濟形勢對今年的預期都好于去年。
“在今年的形勢都比去年好的情況下,我們將去年的實際發展速度作為今年的發展目標是比較穩妥的,同時也是積極的。”胡春華說。
在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看來,廣東今年經濟保持穩定向上增長具備了不少有利條件。其中一個是在投資方面,去年廣東關于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的決定出來之后,粵東西北的發展投資空間不斷凸顯,由于粵東西北仍然比較落后,要振興粵東西北就必須要加大在交通、產業園區、城鎮建設方面的投資。
在粵東西北投資增大的同時,“珠三角目前有熬過寒冬的感覺。”這幾天在“世界工廠”東莞調研的彭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此前東莞兩會透露的數據顯示,2013年東莞全市GDP達到5500億元,GDP增速為9.7%,快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為“十二五”以來年度最高增速。
當地官方分析,這是東莞犧牲了4年的發展速度,有望在今年邁過這一輪“爬坡越坎”階段,突破轉型升級的“拐點”。
“全國都下調了,廣東反而上調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信號。”彭澎說,連東莞這種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最大的地方都能取得9.7%的增長率,預示著廣東經過幾年的轉型升級,目前可能已經進入到筑底反彈的階段。
粵蘇競爭需保證增速
朱小丹在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當前廣東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爬坡越坎的關鍵階段,發展的內外環境仍不容樂觀。
例如,作為外貿第一大省,目前外貿對廣東經濟的驅動力逐漸減弱。相對2013年廣東進出口總額增速目標5%,2014年廣東的外貿進出口目標僅設定在1%。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副主任肖鷂飛教授就多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廣東外貿出口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不可能再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速度(10%甚至20%以上的高增長),以后即使增長也是個位數。
但面對江蘇的步步緊逼,廣東要保持經濟總量第一的位置,就意味著經濟增速不能太低。
廣東省財政廳提交給本次廣東人大會議的資料顯示,這些年江蘇經濟增速一直快于廣東,GDP總量差異規模不斷縮小。江蘇與廣東GDP之比已經由2009年的86.27%增長到2012年的94.73%。
盡管江蘇全年的數據尚未出爐,不過按照前三季度江蘇9.6%的增速,預計2013年全年江蘇與廣東經濟總量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由于公共財政收入主要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隨著江蘇經濟總量逐步接近我省,公共財政收入差距也不斷縮小。”廣東省財政廳在上述資料中稱,兩省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總量差距由2008年的579億元縮小到2012年的368億元,差距縮小了211億元,并呈逐年縮小的態勢。
在區域發展上,盡管江蘇也存在蘇北與蘇南的差距,但近年來蘇中、蘇北對江蘇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正在不斷提高,2011年達41.2%。與江蘇相比,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更加突出。例如2012年廣東東西北地區GDP僅占全省20.9%,占比僅比五年前提高了0.6個百分點。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廣東與江蘇最大的差距在于固定資產投資,這幾年廣東年均投資總量一直比江蘇少1萬億左右。
在彭澎看來,粵東西北人均GDP仍位于全國的平均線以下,廣東必須要把這個短板彌補起來,這也意味著未來廣東東西北地區仍有很大的投資發展潛力和空間。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2024年,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4862萬千瓦,同比...[詳細]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