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打入國際市場還差什么?
中藥作為我國傳統中醫的特有藥物,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近年來,隨著循證醫學的興起,中藥在治療疑難雜癥方面發揮了顯著的療效,逐漸引起全世界范圍的關注,醫藥市場上對中藥的需求日益增長,中藥“藥食同源”的特征也掀起了國內中藥保健品的熱潮。
長期以來,我國中藥仍然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為主,在國際醫藥市場上,中藥至今尚未真正進入主流市場。目前,我國在國際中草藥市場份額中僅占5%,其余被日本、韓國、印度、泰國“四分天下”。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藥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中藥走向世界的較難的原因主要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國際認可度低。我國中藥的療效和多方面功能是通過數千年實踐所證明了的。在醫藥市場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的今天,我國中藥生產企業參與國際醫藥市場的競爭已是大勢所趨,但整體看來,國內醫藥生產企業對此還準備不足,缺乏相應的措施,導致出口秩序混亂,產品質量缺乏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中藥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和形象。
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出口到國外的商品,絕大多數都是國際市場先形成了需求,而后再到中國尋找貨源或是到中國組織生產。中藥的市場擴張之路與這些商品不同,中藥是在我國醫藥市場上相對成熟的藥品,但是其療效和功效尚未完全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沒有認可,自然沒有需求,沒有需求,何來市場?在促進中藥走進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廣大國內醫藥生產企業不但要做好后方的生產保障,還要努力到國際市場上進行大力推廣,以提高國際醫藥市場對中藥的認可度,進而形成良好的市場需求。
其二,技術力量亟待突破。我國雖然是中藥傳統國家,但是在中藥科技上還亟待突破。我國中藥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較差,我國醫藥工業生產的醫藥品種約95%是仿制國外品種,這樣的情形顯然是沒法用中藥撼動化學制藥的國際市場份額的,別人已經能用化學制藥解決的問題,為什么還要用中藥呢?
其三,藥品規范需與國際接軌。我國的中藥產品常常遇到國外市場的限制,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的藥品規范與準則與國外的規則有一定差距,我國中藥企業的標準化規范化程度低,企業規模小,沒有一些具備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企業,中藥企業對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和科技能力落后,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
總的說來,中藥的國際市場之路,是艱難的,僅靠生產企業單打獨斗是很難行得通的。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藥行業研究小組建議,藥品生產企業要聯合起來,抱成團,一起走出去。企業不但應該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根據中藥的功效,形成獨特的技術特點,還需要積極配合行業協會,提高藥品規范,與國際接軌,提高行業的標準化程度。此外,企業還應該力爭取到部分地方政府的支持,形成一股更為有勁的力量,抓住國際日趨盛行的綠色回歸理念,提高中藥在國際醫藥市場上的認可度,從而形成良好的市場需求。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