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上網或將成醫藥營銷新藍海
近日來,京東和蘇寧的價格大戰,把國內電商行業再次推到了風口浪尖。目前,國內電商數量眾多,產品繁雜,大到家電汽車,小到內衣襪子零食,無一不被搬到網絡進行銷售。然而,交易量大、利潤豐厚的藥品,是否可以通過電商進行網絡銷售呢?網絡能否成為藥品銷售的一片藍海呢?
一直以來,人們生病了都是習慣去醫院,先由大夫診斷再買藥,但是隨著我國醫改的步步深入,醫、藥分離,醫生只負責開藥方,藥品由病人自己決定哪里購買,這樣一來,醫院的藥品銷售勢必會受到藥店等其他銷售渠道的沖擊,這給網絡銷售藥品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契機。
目前社會、經濟都在高速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大多數城市人群,尤其是年輕而忙碌的城市白領,由于工作原因,生病了沒時間去醫院,或者是“輕傷不下火線”,一些小病小痛不愿意去醫院排隊;于是,網絡銷售藥品就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生病了,在家或者在公司動動鼠標,就有電商的物流送藥上門,即減輕了自身的麻煩,也不耽誤工作;從醫院的角度看,也有助于緩解了醫院的就診壓力。
但為什么至今仍沒有一家網絡巨頭站出來做藥品銷售呢?
前瞻產業研究院電子商務行業研究小組指出,原因有二,首先,是門檻,根據我國目前的藥品監管機制,網站需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批準,才可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公示的信息來看,目前僅有27家網站有資格向個人消費者銷售非處方藥。
其次,風險高,藥品不同于其他商品,事關人身安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卷入人命官司,風險不可謂不高,這應該也是眾多電商大佬們不愿意涉足藥品領域的最重要原因。
實際上,國內為銷售藥品設立門檻的目的在于規范市場,以保障藥品安全,防止不安全的藥品進入市場,危害社會。
不過,經前瞻產業研究院商務行業研究小組調查顯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現行批準的27個網站運營都不是特別專業,其中真正提供個人藥品消費業務的有16個;其余的網站大都是企業自身宣傳網頁,并不直接提供藥品銷售業務(僅產品展示),甚至還有部分域名無法打開。
而在能提供藥品銷售的16個網站中,專營藥品銷售的寥寥無幾,部分網站的銷售產品及其雜亂,甚至有部分網站兼營酒水等與藥品相關性極小的商品;另一方面,在上述16個網站中,有超過一半的網站,以性用品、減肥產品來吸引眼球、騙取點擊量。這樣的亂象,顯然不是設立門檻的初衷。
建議國家監管部門在設立門檻之后,對符合資質的企業進行進一步的管理,以保證將“網絡銷售藥品”這一個必需的門檻,提供給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意向從事該項業務的企業或者網站;進而推進藥品網絡銷售的規范性和先進性。
另一方面,網絡銷售藥品僅僅是改變了藥品交易的渠道,上述風險在門店銷售中依然存在,其關鍵在于藥品質量的保障。換而言之,只要保證了藥品的質量,網絡銷售依然可行。
綜上所述,藥品的網絡銷售,是能做的,而且遲早會有人來做的,但是怎么做、誰來做,是需要慎重考慮的。
首先,藥品安全是最重要的;其次,必須懂電商運營。綜合這兩點來看,純電商或者純藥店(醫院)都是很難行得通的。電商有營運經驗,有網絡技術和實力,但是不懂藥品,無法保證藥品質量或給客戶提供意見、建議,不敢貿然進入;藥店(或醫院)懂藥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藥品的質量,且能夠給用戶以咨詢(診斷),但是不懂網絡,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實力來搭建并運營一個成熟的電商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電子商務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藥店(醫院)和電商各有各的問題,要想做藥品的網絡銷售,最快捷也是最安全地方法,是取兩家之長,由藥企(醫院)來保證藥品的采購環節和診斷環節,保證藥品的可靠性,也讓消費者知道該買什么;然后由電商來負責運營、銷售、配送,這樣的搭配,是比較合理、比較理想,也對大家都有利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