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糧食生產“九連增” 磷化工功不可沒
我國磷資源世界排名第二,磷化工產品產量位于世界第一,我國也是黃磷及磷化產品出口大國,磷化工產品占全世界市場的60%左右。2011年,中國磷化工行業產品進出口總額為70.44億美元,同比增長57.57%,實現貿易順差55.79億美元,同比增長84.16%。
差距依然明顯
雖然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磷化工生產國,具有豐富的磷礦資源,擁有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磷化工產能,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磷化工行業在磷礦開采、磷化工技術、產品結構、能源消耗與環境保護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
我國磷礦資源儲量豐富,但高品位磷礦儲量低。截止2007年,我國磷礦已查明資源儲量礦石量176.3億噸,僅次于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位居第二。目前我國磷礦經濟儲量達37億噸,但整體品位僅為17%,可采儲量的平均品位也僅有23%,遠低于30%的全球平均水平,是世界上礦石品位最低的國家之一。
同時,由于我國磷礦80%為沉積巖,70%為中低品位的膠磷礦,地下開采約占總量的60%,礦物顆粒細、嵌布緊密,有害雜質多,開采難度大,加上技術落后,所以“采富棄貧”現象非常嚴重。目前國內平均回采率(回采率=實際采出的儲量/工業儲量)在60%左右,其中國內小型開采企業的回采率僅為30%,大型開采企業為81.9%,均明顯低于美國、北非等產磷國95%-98%的開采水平。
我國磷礦資源豐富,具有發展磷化工業的資源優勢。但磷礦石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如何提高產品的質量、性能,對于中國發展磷化工業至關重要。美國為保護本國的磷礦資源,已于2002年起禁止出口磷礦,中國的優質磷礦也只能使用10-15年,因而發展精細磷化工業,由傳統大宗磷化工產品轉向高附加值的專用品,對于充分發揮中國磷礦資源,提高企業收益水平都有重要意義。
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磷化工產品生產國,2011年磷化工總產能達到1700萬噸/年,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但產能和產量增長主要集中在基礎和通用產品上,高端、精細、專用產品發展不足,仍依賴進口。未來提高產品附加值,大力發展精細化磷化工將成為發展的必然方向。
此外,我國磷礦行業一直存在著產業布局分散行業、集中度低、能耗高、污染嚴重、產品結構不合理等情況,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磷化工行業企業規模普遍不大,缺乏大型磷化工企業,無法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話語權。我國成為全球磷化工大國,也付出了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的代價,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氫、四氟化硅、磷化氫、硫化氫等廢氣、含有磷、氟、硫、氯、砷、堿、鈾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廢水以及磷渣等固體廢棄物,也加重了我國環境壓力。
因此,前瞻產業研究院磷化工行業研究員宋楨雨認為,我國磷化工產業應朝著精細化的發展發展,積極研發利用中低品位磷礦生產磷肥新產品和調整產品結構,加大產業調整力度,通過重組、兼并、收購等方式,組建幾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國際競爭力。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