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收入差距統計標準與方法將統一
為統一城鄉收入統計標準和測算方法,國家統計局12月1日起啟動新一輪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將把此前一直沿用的“農村人均純收入”指標替換成“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并在明年4月按照新標準重新測算城鄉收入差距。城鄉收入在統一口徑后,將更加準確反映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在此基礎上統計出的反映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將更為權威。
統計局局啟用新統計標準的原因在于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統計口徑長期以來存在不同的標準,農村居民收入差距過去一直以人均純收入計算,與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計算方法存在差距,兩者并無完全一致的可比性。從而在社會上出現不同的關于城鄉收入差距的看法。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計算的數據顯示,我國城鄉之間的收入比系數最近三年持續下降,從2009年的3.33:1下降到2010年的3.23:1,2011年為3.13:1,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在減緩,目前已到縮小拐點期。此外,城鎮和鄉村內部相對收入差距也在縮小。2012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8%;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3%。二者全部跑贏了GDP7.7%的增速。城鄉收入差距連續三年呈縮小態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12年城鄉收入差距有望延續2009-2011年的態勢繼續下降,達到3:1的水平。
1978-2011年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比(單位:萬元)
然而與此相反的是,部分學者與普通百姓表示從主觀感受上講,城鄉收入差距在上升,雖然中國城鄉之間的收入比系數最近兩年持續下降,但僅以此來得出中國收入差距趨勢減緩是偏頗的。
此外,還有專家認為,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趨勢減緩的基礎是不穩固的,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率連續幾年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長率,主要是農村外出打工者收入推高了其收入水平。而隨著珠三角、長三角出口中小企業不景氣和房地產行業回歸常態,農村勞動力打工收入將會逐步回落。
筆者認為,城鄉收入差距到底是多大首先取決于城鄉怎么定義,人口怎么劃分。按照常年居住地劃分居民人口是一個國際通用的統計口徑,由于在中國存在著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億萬農民工在城鎮打工的特殊國情,按照常住地劃分居民人口明顯水土不服。若按照原來的指標口徑,城鎮居民買房不計入消費,而農村買房、造房是計入消費的,這種統計方法使得城鄉之間的可比性存在問題,如果不統一口徑,統計產生的偏差會使數據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從基尼系數的計算公式可知,全國居民統一的基尼系數需要一個基礎條件,即推動城鄉住戶調查的一體化,先取得全國統一的居民可比收入。由于全國沒有居民收入指標,過去公布的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并不可靠。
正是在此背景下,統計局于12月1日開始實施的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統一了調查指標、樣本抽取、數據生產、數據發布,實現了城鄉住戶調查的統一、規范和一體化。其中,城鎮居民居住自有房屋,將計算租金凈收入,即自己目前房租按照市場價出租的收入去掉過去購房分攤的成本,即增值的部分也將納入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在原先人均純收入的基礎上減去轉移性支出和財產性支出,過去“農村人均純收入”指標將被“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代替,與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可比性。
在此基礎上,明年4月份國家統計局將按照統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測算新的城鄉差距,同時給出全國居民收入指標和反映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