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電視節目低俗化刻不容緩
近期,江蘇教育電視臺競猜節目《棒棒棒》被廣電總局責令停播,因為其擅自改變頻道定位,違規制作播出低俗娛樂節目,邀請的嘉賓干露露母女在節目錄制中放潑撒野、大曝粗口,給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
如今以“性”為看點渲染兩性話題、以殘忍為噱頭放大人性之惡、以惡搞為笑料顛覆傳統文化、以窺探為資本暴露個人隱私是當前電視節目低俗化的主要表現。電視節目低俗化的惡性競爭,既不利于電視業的健康發展,又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化建設,遏制電視節目低俗化刻不容緩。
1、正面案例分析:《天天向上》
下面以《天天向上》這檔湖南衛視的娛樂脫口秀電視節目為研究個案,分析該節目是如何防止內容低俗化。
(1)整合中華文化資源,實現禮儀文化的娛樂化表達
電視與其他媒體相比,其最大的優勢在于“門檻低”,因此如何將節目制作得更為通俗,將內涵深厚的禮儀文化以通俗、娛樂的表現形式傳遞給觀眾,這需要創新節目模式。從近年來國外電視節目模式的創新當中也發現了這樣的趨勢:以娛樂的、時尚的方式來傳播原本屬于社教節目的內容,往往收視效果更佳。在國內,《天天向上》節目將傳統禮儀文化加以娛樂化的傳播,這一創新無疑具有先導價值。
(2)整合社會文化資源,通過節目的社會服務內涵提升娛樂節目的品位
不少娛樂節目往往是為娛樂而娛樂,為搞笑而搞笑。包括著名的臺灣娛樂綜藝脫口秀節目《康熙來了》,論娛樂、搞笑、幽默,幾乎無人能出其右,但是節目專以揭明星隱私緋聞,制造粉色話題為旨趣,一向被批評為膚淺、媚俗的代名詞。而《天天向上》節目,用娛樂綜藝脫口秀節目的各種娛樂形式傳播的是具有深刻底蘊的千年禮儀文化,提升了娛樂節目的品位,深化而來娛樂節目的社會內涵。
(3)整合多類節目形態,融合“國際”、“時尚”、“實用”等元素,形成復合型節目形態
《天天向上》融合了多樣的表現形式,形成了復合型的節目形態。創新節目環節將現場訪談和搞笑的娛樂表演結合,包含了舞蹈、訪談、情景戲等多種綜藝娛樂節目的手段。《天天向上》不斷豐富節目的內容,配合禮儀主題,融入國際化元素,節目所請嘉賓來自世界各地,其職業涉足各類不同行業,通過所邀請嘉賓秀各自的職業禮儀、職場文化,節目從中國禮儀拓展到了世界禮儀,從生活禮儀拓展到了職場禮儀等多個內容層面;還通過展示各類型職業內涵的禮儀文化,為觀眾提供了生動的職場指導等實用信息。
2、電視節目未來發展趨勢
(1)內涵化:從單純的娛樂走向具有文化內涵和品質內涵的娛樂
有人說“沒有傳播的文化是死文化,沒有文化的傳播是死傳播”。近年來可以看到一些創新的娛樂節目正越來越注重內涵的挖掘,大打區域文化品牌,尋找娛樂背后的文化支撐和價值支撐,這是值得肯定的。包括很多電視頻道從境外引入的最新電視節目模式,這些外來的經更應該結合本土主流文化,結合本土社會發展的主導價值觀進行改版。否則,沒有本土文化土壤的支撐,就很可能水土不服,老百姓不買賬。
《天天向上》用禮儀文化提升娛樂品位;《愛唱才會贏》用公益理念升華節目的人文品格;《世說新語》借助網絡新詞傳播新銳文化潮流。諸多節目在創意策劃階段,就將眼光瞄準了文化這一博大精深的素材資源上,圍繞文化做文章,圍繞主流社會價值觀提升節目品位。
(2)復合型:從同質化競爭走向差異化競爭,從單一形態模式走向復合的節目形態模式
節目模式的創新其立足點在于不斷突破類型的框架,以節目風格樣式的個性,特色取勝,從而形成新的節目形態。創新節目要的就是創意,不雷同、不重復已有的創意,就必須另辟新徑。
自打《我愛記歌詞》開了國內平民互動參與類節目的先河后,后面追隨者甚多,但是也可以注意到,有幾檔節目的差異化競爭策略還是很成功的。《挑戰麥克風》比拼的是“音準”;《愛唱才會贏》比拼愛心;《我是大評委》則成功地逆向思維,比拼評委;《世說新語》則干脆拋棄了歌詞、音準、評委等現有元素的比賽,比拼“網絡新詞熱詞”,又開出一番新的天地。
(3)青春化:娛樂節目的創新還要不斷結合流行,結合時尚,結合新興多媒體,結合年輕觀眾
縱觀當下創新的各類綜藝娛樂節目,不難發現它們越來越成為時尚消耗品,熱點轉換快速,節目改版頻繁。可以得出的啟示是綜藝娛樂節目的創新要鎖定時尚、鎖定年輕、鎖定流行。究其原因在于,綜藝娛樂節目是當下電視媒體打造文化娛樂產業鏈的主要產品,而這一產業鏈條的核心競爭元素則是“流行時尚”。
(4)主體性:觀眾不再是一般的參與節目、參與互動,而且越來越成為節目當中具有“主動性、創造性”的主體
最能體現這一趨勢就是近年來集中出現的一大批平民參與類節目。普通觀眾從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到行動起來跑到電視里面參演節目,乃至成為節目的主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