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趨勢展望:優化+創新
在7月4日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地產專業委員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商業地產新趨勢論壇”上,業內專家普遍分析認為,商業地產泡沫風險目前正在加劇,把握新型城鎮化機遇,應對電商沖擊,傳統的商業地產開發模式和結構布局亟待改變,轉型已成為商業地產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新華·卓爾指數研究院研究員雷華通過整理相關資料,對未來商業地產趨勢進行展望,認為未來商業地產的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趨勢一:城市綜合體已成為商業地產投資商解決單項目資金平衡的成熟模式
正是在總結其第1代產品:主力店+散售商鋪模式的基礎上,萬達成功實踐了城市綜合體模式,也基于此萬達廣場才實現了在全國各地的超常規發展。如今,城市綜合體模式已成為一種大型商用物業開發的標準模式與財務模型。發展商、政府、投資客、物業使用人均因其高度集約化與各類產品良好互動共榮性而皆大歡喜。
趨勢二:體驗式購物中心成為商業地產發展的主流商業產品
購物中心因其能提供多種體驗功能,尤其在休閑、娛樂、餐飲方面有更多融合,也更加符合現代人對體驗式消費的需求。購物中心店中店經營模式也更加自由,也得到品牌商家的熱捧。
趨勢三:社區購物中心將越來越受到追捧
隨著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核心商圈受到交通等條件的限制,很難滿足城市其他區域的消費。社區型購物中心滿足了周邊社區生活消費、餐飲消費、休閑娛樂消費而受到追捧。
趨勢四:地產開發商開始關注增加自持比例
銷售型商鋪在商業招商、經營管理方面都面臨更大困難。也很難提升項目的經營品質,現在注重品牌打造的開發項目,越來越關注增加自持比例,降低商業經營風險。
趨勢五:養老地產有望成地產市場生力軍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國內養老服務產業的規模也迅速擴大,到2015年有望增加至4500億元,消息稱有關部門正在制訂國家養老產業2013-2020年規劃。
趨勢六:地鐵上蓋商業正成為開發商和各方商業巨頭爭奪的對象
地鐵擁有大量的人流,也是城市生活“綠色出行”方式。近幾年得到各方商業巨頭的關注。
將海外項目作為旅游地產開發也是普遍的傾向,且以與當地的企業合作開發為主。旅游地產作為新興業態在過去的兩年里飛速發展,且這一勢頭在2013年更為“激進”。
總體而言,雖然目前我國商業地產在短期內處于供應相對過剩的狀態,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縱深推進,國民收入的穩步提高,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我國房地產業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房地產企業要想走得更遠,就需要打破商業地產同質化的藩籬,調整戰略布局。既要對已有商業地產業態進行優化,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商業地產業態。同時,要實現地產與其他產業的結合,注重產業鏈的形成,如開發旅游地產、養老地產、商業地產、休閑地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