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快遞行業“內憂外患” 并購擴張非解決良策
2011年6月,國家郵政局審議通過《關于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其中對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目標、模式、發展重點等方面做了相關的規定,拉開了我國快遞行業兼并整合的序幕。
《2013-2017年中國快遞行業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研究顯示:縱觀近幾年國內快遞行業的發展,一方面,粗放式的發展導致行業內部問題層出不窮,丟件、拒賠、“暴力”服務等,行業整體形象受損;另一方面,外資快遞巨頭憑借其優勢,快速進入國內市場,與國內企業正面交鋒。面對如此局面,通過并購擴張的方式能否有效解決國內快遞行業的困境,能否快速提高競爭力抵御外資入侵,是整個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內憂”——快遞行業內部問題制約發展
國內電子商務市場的火爆,推動了快遞行業的發展。由于大多數電子商務企業都沒有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第三方快遞企業成為了不二選擇。因此,粗放式經營的快遞企業,在管理方式、運營模式還不成熟的情況下,就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同時也導致了行業問題的頻發。
第一、監守自盜,已成行業潛規則
據統計,自2010年以來,北京市東城檢察院共起訴快遞、物流領域犯罪案件16件19人,其中盜竊罪所占比例居多,這其中包括快遞、物流公司員工“監守自盜”。如長沙快遞員陳某私拆包裹盜竊物品,10個月出手8次且屢屢得手,從最初偷盜月餅、香煙,到手機、乃至價值25萬元的鉆戒等。
一名在快遞行業工作多年的員工透露,快遞員拆包取件并不少見,每天公司把快遞件分發到員工手上,有些快遞員看到破損包裝里有東西,只要是看得上的,就會隨便拿一些。至于上門收來的快遞件,因為知道里面是什么,有的快遞員也會拿一點走,比如茶葉、水果、月餅等。
第二、快遞不快,惡疾難改
快遞服務的核心就在于一個“快”字,然而國內快遞行業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方向,快遞服務被全國消協列為去年消費投訴6類熱點之一。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顯示,2012年,我國快遞行業共接受消費者投訴13.74萬個,占郵政業的98.33%。其中,快遞延誤占郵政業投訴量的45.95%。
“快遞公司送貨,要么提早送到,要么遲好多天送到,很不準時,這樣我就沒辦法有計劃地安排時間接收快遞。快遞公司的具體送貨時間,往往也很隨意,很少考慮顧客是否方便接收,只根據他們自己的時間來安排”,這是許多消費者反映的普遍問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