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旅游地產投資超萬億元 開發模式日趨多樣化
2012年,中國旅游地產項目超過3000個,全年投資總額破萬億元。在市場瞬息萬變的情況下,多元投資分散風險成為許多企業的戰略選擇。參與旅游地產投資建設的企業類型也漸趨多樣化,綜合實力排名靠前的企業如萬科、恒大、保利等住宅開發商也紛紛進入旅游地產領域。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13-2017年中國旅游地產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目前我國旅游地產的投資主體主要有兩種:
一是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商,如萬科、萬達、富麗等知名房企都紛紛進軍旅游地產。以萬達集團為例,旅游度假區正在成為萬達新的支柱產業,到2020年萬達集團在文化旅游產業收入比重將提高到50%以上,徹底實現萬達集團的產業轉型。目前萬達集團正在長白山、武漢、西雙版納、三亞等地打造旅游度假區,總投資超過一千億。
第二種是傳統的旅游企業,如港中旅、華僑城、中旅、國旅等也都在大規模進入旅游地產。以港中旅為例,除了旅游產業鏈的投資之外,港中旅也在探索旅游與旅游地產的互補互動。港中旅在旅游和旅游地產的互動主要有三種:一是景區+地產,先把核心景區打造好,再來延伸地產。不是像有些企業探索的先做地產;第二個類型是酒店+地產,港中旅計劃在幾個中心城市做城市酒店綜合體,例如北京的麗都飯店;第三個是高爾夫+地產,例如深圳的項目,在南京港中旅也做了高爾夫加地產加溫泉項目的策劃。
除此以外,一些傳統的制造業企業也紛至沓來。例如金杯集團、聯想、用友等汽車制造企業、IT企業、煤炭企業、鋼鐵企業都在紛紛進入旅游業,分羹旅游地產市場。
圖表1:旅游地產行業的投資開發主體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主要旅游地產企業開發模式類型
從經營經營模式的角度看,旅游地產產品的開發模式也日益多元。
第一種是景點型開發,企業以主題公園、娛樂設施等旅游景點開發先行帶動房地產發展;第二種是度假型開發,企業以如度假村、產權酒店以及用于分時度假的時權酒店等房地產先行帶動度假地發展;第三種是商業型開發,企業主要以旅游區或周邊相應的商店、娛樂設施等開發和建造帶動房地產發展;第四種是住宅型開發,以這類模式經營的多為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商,主要以開發與旅游區高度關聯的各類住宅建筑物為主。
圖表2:主要旅游地產企業開發模式類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不同的旅游地產開發模式有著相異的優勢與劣勢,投資開發企業應根據自身具體資源條件選擇合適的開發模式。
圖表3:主要開發模式類型的優劣勢比較分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