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直升機撞民房墜毀 日韓等國如何應對日漸東移的中國霧霾
11月16日,韓國首爾市一架私人直升機撞上民間公寓后墜毀,造成機上2名駕駛員死亡,事故原因為籠罩城市上空的霧霾造成能見度過低所致。近一步的研究發現,近幾個月來韓國霧霾頻率上升與中國霧霾東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可能是中國霧霾東移所致。
韓國氣象廳的氣象觀測數據顯示,近三年來,韓國首爾的薄霧天氣和霧霾天氣呈現出明顯的逐年上升趨勢。具體來看,2011年韓國首爾發生的薄霧天氣僅為3天、霧霾天氣僅為7天;2012年發生的薄霧天氣為11天、霧霾天氣為7天;而2013年薄霧天氣為13天、霧霾天氣為12天。
事實上,中國霧霾東移現象早已不是現在才有,且東移范圍也不僅限于韓國,還包括中國的東南亞鄰國日本。早在今年3月,日本《產經新聞》等媒體報道稱:“北京等地被濃霧包裹”、“濃霧面積達3個日本”、“街道肉眼難見”;稱大規模的空氣污染主要來自汽車、工廠、取暖的鍋爐和火力發電廠等處,且空氣比重較大的冬季尤為容易產生大氣污染,并擔心,“有害物質會隨風飄至日本”。日本環境省呼吁民眾“盡量避免外出”、“緊閉門窗”、“使用空氣清新器”。
與此同時,日本《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均認為,中日地理位置唇齒相依,經濟關系緊密。中國的環境對日本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戰略互惠立場來看,日本政府理應在節能、環保等方面盡力配合中國政府,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等來共同應對污染問題。
1、日本如何應對措施
在中國霧霾東移的影響下,日韓等國均陷入霧霾積極應對期。
日本在環保方面的經驗良多。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便制定了《大氣污染防止法》,并在70年代和21世紀初根據污染問題的嚴重化和污染種類的增加進行了三次大幅修改。日本有關環保的部門種類繁多,諸如環境審議會、公害審查會、大氣污染受害者認定審查會等。這些機構和專家及代表的意見可直接反應到地方政府。
在應對霧霾方面,日本采用兩種手段,其一為城市綠化,東京有關當局甚至規定,新建大樓必須有樓頂綠化;另一個是控制汽車尾氣,首都東京市內的幾萬輛出租車均使用天然氣,地方政府還制定相關條例,禁止低于PM2.5排放標準的柴油機汽車在都內行駛;同時日本環境省還設有大氣污染物質廣域監視系統,對包括PM2.5在內的各種大氣污染物質進行監測,相關數據的匯總分析通過網站24小時進行發布。
2、韓國的霧霾應對措施
韓國在應對霧霾上與中國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北京用搖號來控制私家車時,首爾是以稅費來抑制私家車的增長與使用。例如在首爾南山3號隧道口,有著首爾唯一的收費站,每經過一次,小型汽車必須繳納大約15元人民幣的擁堵費,但如果車內的人數超過3人,就可以免交,較好地控制了市區小型汽車流入量。
同時,首爾也有“限號”,即有車族可到交管部門登記,在周一至周五上班期間選擇一天不開車,那么剩余的4天,經過南山隧道時擁堵費減半,而購車時稅金也下浮5%,鼓勵更多的人放棄自駕而選擇公交。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