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世界第一 未來十年世界高鐵市場規模達到3萬億元
2013年12月初,中國國務院李克強送給英國首相卡梅倫一座高鐵模型,一時間中國高鐵成為世界的焦點。11月25日至27日,總理赴羅馬尼亞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羅馬尼亞首都設有中國高鐵展覽。中國高鐵建設成為全球的熱點,2012年,中國高鐵營業里程達到9356公里,世界排名第一。
1、未來10年世界高鐵發展預測
未來,隨著高鐵外交的推進,中國將更多參與到海外項目建設中去,以提高中國高鐵的綜合競爭力。近年來,中國開啟了“高鐵外交”的進程,作為外交政策,中國把東南亞、中亞國家等鄰國以及部分歐洲國家作為高鐵推銷的對象,構建以中國為起點的高速鐵路網,擴大對周邊國家的影響。目前,中國已經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起了高速鐵路合作關系,總合同額為260億美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高鐵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未來10年,世界高鐵的建設速度將加快,新增里程將達到一萬公里,如果按照每公里3億元的造價計算,海外高鐵基建市場的價值約為3萬億元,高鐵設備的市場價值將達到6000億元左右。未來海外高鐵的設備需求量比較可觀,將為中國鐵路裝備提供較好的出口市場空間。
2、中國高鐵發展世界第一
目前中國是高鐵發展最快的國家。到2012年底,高鐵運營里程達到9356公里,仍有一萬公里在建。從技術水平來看,經過近十年的消化吸收再創新,中國已經具備了規模化的整車生產能力,國產化率為70%,并且掌握了牽引系統、網絡控制等高鐵制造技術,但是制動系統、高速列車軸承、信號設備等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賴進口。由于高鐵車輛制造涉及全球分工,因此中國高鐵的出口不存在知識產權問題。
前瞻產業研究院高鐵行業研究報告分析認為,中國高鐵主要包括綜合土建和車輛兩方面成本,中國高鐵的造價約為1-1.5億元/公里,德國的高鐵造價約為3億元/公里,為中國成本的2-3倍。
目前中國的鐵路裝備已經出口到三十多個國家,從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的競爭格局看,前五大制造商分別為龐巴迪、西門子、阿爾斯通、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市場占有率合計為50%以上。國際前三大制造商的鐵路裝備業務,主要集中在西歐和北美市場,中國南北車依托發展較快的國內市場,憑借其在技術水平、綜合成本、交貨周期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將在“十二五”后期,成為全球最大的兩家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商。
圖表1:2012年全球高鐵運營里程前15位國家和地區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綜合來看,中國高鐵具有較強的整車生產能力,并且成本低廉,在國際競爭中具有明顯的優勢;由于缺乏經驗,在核心零部件的生產和工程總包能力上略顯不足。未來隨著“高鐵外交”的推進,中國將更多參與到海外高鐵項目建設中。并將通過項目建設經驗的積累,中國高鐵的綜合競爭力將獲得進一步提升。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